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洪若欣
2015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这得益于消费金融政策的放开、个人信用许可证的发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众消费观念的提升。
今年7月,消费金融市场的战火再次升级,商业银行和电子商务巨头相继发布“大动作”:一是中信银行(601998,股份旗下)宣布拆分信用卡中心;随后平安(601318,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平安普惠战略,并决心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蚂蚁花园再次走出淘宝,开始与外部场景联系。
除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外,以p2p借贷平台和分期付款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积极开发消费金融市场。
除了一直关注消费金融领域的老p2p平台,积木最近开始测试消费金融产品的“倒计时”。此外,据我所知,一些行业领先的p2p贷款平台,包括喜洋洋贷款和人人网贷款,也在规划这个市场。
一方面,消费金融已经被政策驱动的p2p平台所检验。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符合p2p点对点贷款的监管定位。当然,零售业务更好地贯彻了“包容性”互联网金融的精神。
另一方面,它是由市场驱动的。2014年,全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5.36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但其中70%以上是住房抵押贷款,只有约10%的个人消费信贷。
毫无疑问,消费金融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然而,问题来了。在用户、数据、风险控制和场景方面缺乏核心资源和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占据消费金融“蛋糕”的p2p有多大?
首先,让我们看看消费金融的当前市场结构:
首先,它已经成为红海的终点。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消费金融市场可以说是被京东、阿里等流量巨头和银行信用卡所占据。他们不仅占据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拥有p2p和其他初创企业无法比拟的资源整合能力。
例如,7月24日,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园宣布退出淘宝系统,突破单一购物场景,扩展到更多在线消费领域,访问了40多个外部平台,包括公众评论、Dangdang.com、亚马逊、小米等。京东的消费金融也在与链家地产、海洋地产和爱心旅游合作。
第二,高壁垒的线下场景。在消费金融市场的线下部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是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网点是最原始的线下流量门户,而后两者在过去几年里建立了庞大的线下团队和业务流程以及适应线下消费金融的风险控制系统。
早期参与消费金融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如Gitzo安联金融等小额贷款公司拥有数万名线下员工。一些消费者需求强烈的线下场景,如电子产品超市,早已被他们牢牢占据。
线下场景的拓展和延续离不开“海上战术”,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这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因此,虽然线下消费金融有很多机会,但这部分业务涉及的投资成本和布局时间都很高,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
那么,面对消费金融市场如此激烈的竞争,p2p如何“在角落里超越”?
pc端消费金融领域被交通巨头占据,尤其是在购物、机票、酒店和其他领域。但是,在垂直细分领域,消费金融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它们占据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户,但是金融服务却远远落后。
积木公司(Building Block)首席执行官董军认为,有许多线下场景没有被挖掘出来,一些小型电子商务平台或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公司没有提供消费者金融服务。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刚刚起步,这个市场的跑道很长很宽,所以你可以随时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
尽管p2p平台在线上线下布局上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移动端的竞争可以说大大缩小了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差距,这也给了后来的p2p平台在某个角落赶超的机会。
一方面,他们可以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手机应用合作,探索新的场景和机会;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信用报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开发基于手机的贷款偿还和风险控制收集的全过程,在用户体验和效率方面领先于竞争对手。
标题:P2P抢食消费金融“蛋糕” 有戏吗?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