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法国巴黎举行。预计将有约1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旨在实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新协议,取代将于2020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新协议将成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的基础。就在会议开幕的半个多月前,美国国务卿克里泼冷水,称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这句话再次凸显了各国在如何实施的问题上的巨大分歧。因此,尽管法方充满信心,许多国家有足够的政治意愿,但这次会议能否达成协议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在短时间内弥合分歧是相当困难的。

克服减排分歧是关键

作为巴黎气候大会之前的最后一次大型会议,气候变化大会非正式部长级筹备会议于8日至10日在巴黎提前举行。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出席,60多个国家派出部长级代表出席会议,涵盖参与气候谈判的所有地区和国家。法方认为,筹备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果。法国外交部长法比乌斯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兴奋地表示,为期三天的会议讨论了巴黎气候协议的宏伟目标、协议对所有国家的公平性、所有国家在2020年前应该采取的行动以及2020年后的气候融资。各国在国家独立捐款、每五年定期清单机制和气候基金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次筹备会议是巴黎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一步。法比乌斯坚定地表示:“法方有责任确保巴黎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克服减排分歧是关键

法方的态度点燃了国际社会对巴黎气候会议的期望。然而,美国国务卿克里的最新言论立即让人们重新审视国家之间的差异。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1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克里表示:“这绝对不会是一项条约...它们将不会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类似于《京都议定书》。”尽管这一声明与上月的声明“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协议将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产生”完全相反,但美方的“出尔反尔”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小心思”,毕竟美国迄今一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克服减排分歧是关键

事实上,欧盟和许多国家一直主张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就是这样一份文件。它诞生于1997年,为近40个发达国家和欧盟设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制性目标,即从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该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美国在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该议定书。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然后退出的国家。可以说,美国多年来一直抵制欧盟倡导的“国际条约”。

克服减排分歧是关键

当然,一些积极的发展也值得关注。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主要是因为对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感到不满。不用说,它的目标是针对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今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再次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就巴黎气候会议、国内气候行动和多边合作三大主题统一了立场。在声明中,中国首次公开承诺,计划在2017年启动一个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该系统将涵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关键工业行业;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这是自2014年11月12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以来的第二个声音。两国的积极态度将有助于打破以前的谈判僵局,并有助于巴黎气候会议形成新的共识。此外,作为法国总统奥朗德本月早些时候访华的一项重大成果,《中法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意味着两国已就减排和气候问题达成一致。在声明中,双方支持各国在五年内清点气候行动,以确保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这一共识,奥朗德高度评价其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这使我相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或许能够达成协议”。

标题:克服减排分歧是关键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