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3字,读完约5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白
从房企战略角度看,万科、绿地、万达、恒大、碧桂园等1000亿房企的全国布局已基本完成。目前,这些巨头正寻求向国际化发展,并通过海外项目实现资产多元化。
虽然国内房地产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投资海外市场,但直到2011年国内市场宏观调控收紧,房地产企业海外布局的规模和速度开始明显加快。与上一轮相对被动的投资相比,今年以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本轮房企"出海"显得更加积极。
然而,面对这1000亿房屋企业的海外投资,业内人士提醒,高利润背后往往有高风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促进销售的同时,一些因素也可能对住房企业的业绩构成潜在威胁。
海外项目回报更高
目前,绿地、碧桂园、万科、万达等十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都有海外房地产项目或开发计划,投资触角从香港延伸至东南亚,甚至欧美。
对此,行业分析指出,一方面,从资产的角度来看,美元的升值使得住房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资资产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从客户存储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这加剧了国内高净值个人向海外配置资产的意愿。
科利尔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华南地区咨询服务部主任乔表示,要购买外国开发商的房产,买家需要通过银行向海外机构汇款,但国内开发商的海外房产可以直接在中国落户。如今,管理层非常关注“蚂蚁搬家”的购汇行为,这将极大地影响外国开发商在中国的销售,从而为国内开发商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机会。
尽管国内政策已经升温了一年多,但在抵消了增量市场接近饱和的局面后,国内市场对开发商的吸引力显然不如海外市场。在今年的《中国日报》业绩发布会上,格陵兰岛行政长官张玉良表示,今年格陵兰岛海外投资的目标是增加100亿美元的新项目,预计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收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万科也渴望尝试。今年,万科已经确定了五项业务,并为其设立了新的业务部门,海外业务就是其中之一。
房地产咨询公司奈特弗兰克(Knight Frank)预测,到202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年均海外房地产投资将达到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近两年的海外投资。
除了汇率变化导致的资产升值,海外市场吸引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土地便宜,在国内销售时,空的利润空间更大。
以马来西亚碧桂园金海湾项目为例,公开信息显示,征地成本不到每平方米2000元,但平均售价接近每平方米20000元,地价约占房价的10%。在广州(房地产),碧桂园的大本营,达到这个比例是一个幻想。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曾表示,其海外业务的毛利率预计将达到35%,远高于中国。
根据万科的数据,mainland China一线城市的地价约占房价的60%,与香港相当。
海外市场非常不确定
如果海外投资项目的销售都压在国内客户身上,对国内房地产企业来说,这实际上是福是祸。
2011年,碧桂园进入马来西亚柔佛巴鲁,开业后一个月就创下6000套和91亿元的销售记录。月销售额超过柔佛巴鲁的年销售额,迅速成为当地第一大房地产企业。碧桂园的大多数国内客户都支持这一表现。他们对这个项目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之一是,如果将新加坡与香港相比,那么柔佛巴鲁就是深圳(房地产),以前深圳也有房地产升值的案例,所以投资柔佛巴鲁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不幸的是,这种投资逻辑很快被颠覆了。马航飞机失去联系后,碧桂园的海外销售业绩受到很大影响,碧桂园的战略最终被迫调整到“三点世界”(即海外市场、广东省和广东省以外的国内市场)。
关于以客户为导向的目标,张玉良曾强调,绿地的海外项目“不仅仅是卖给中国”,例如,伦敦项目的内地买家不超过10%,纽约项目的内地买家不超过30%。
除了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之外,开发商将通过关注开发过程而面临更多的挑战。受不同地区预售制度的限制,国内开发商采用的高周转率模式难以在海外市场发挥作用,资金回笼缓慢,管理成本高。吴建斌曾表示,在海外,碧桂园的整个产业链模式无法复制,难以体现自身优势,因此有必要放慢海外投资的步伐。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开发商进入海外市场采取的是先合作、后独立的模式。以万科在香港市场的发展为例。在其进入之初,它进行金融投资,而不是交易,它只从经验中学习,然后它交易自己并寻找其他金融投资者。
在“合伙”阶段,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并熟悉市场规则非常重要。今年,位于纽约的中资房地产公司Trans-Rich Real Estate与其项目合作伙伴发生了法律纠纷。
陈厚桥说:“海外房地产开发市场并不都是蓝海,现在许多城市都接近饱和,如墨尔本,澳大利亚。”
此外,汇率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去几年,海外融资的利率远低于中国,因此许多开发商通过发行海外债券筹集资金。然而,人民币贬值后,这些海外债务将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大量的汇率损失。
标题:海外市场更有魅力 千亿级房企拓展面临多重风险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