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3字,读完约8分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张明认为,新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并不糟糕
在过去的一周左右,全球金融市场并不平静。
无论是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各种股指都大幅下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路暴跌。大宗商品方面,全球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
各种来源的“绿色”数据使得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再度流行。东南亚和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充满负面不确定性,成为本轮冲击的风暴眼。
那么,最近金融市场剧烈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呢?当前的市场动荡会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吗?带着这些疑问,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
关键词1。市场波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难以重现
Nbd: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很大。有危机的迹象吗?
鲁正伟:首先,看看如何定义这场危机。这是否意味着,如果价格波动较大来定义危机,如果汇率和股市波动较大,这将是一场危机?a股市场曾从6000点涨到2000点,但你很难说这是一场危机。2008年后,印度的汇率也下降了50%以上,但其经济非常好。
然而,市场是聪明的,在剧烈变化的背后,一定有什么值得警惕的。这场危机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连续两个月的gdp增长率都是负的。目前,这些方面尚未得到讨论。那么,金融市场的变化现在是否会导致危机,美联储的一些行动是否会让一些长期保持赤字的新兴经济体陷入危机,也只是表面现象。
印度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但其经济仍然稳定。什么样的国家注定会发生事故?
根据我的观察,盈余和外汇储备不是主要的,而是汇率弹性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那么汇率完全弹性,那么就不会有问题。然而,一些国家的情况不同。资本账户既有储备又有盈余,但其汇率弹性不够,最终发生了一些事情。我认为这个指标非常关键,即资本账户与汇率弹性的匹配程度。
NBD: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会重演吗?
张明:虽然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但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即将爆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个别国家存在危机的可能性,但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相比,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账户赤字更小,外汇储备更高,宏观经济管理能力更强,因此新兴市场国家不太可能出现整体危机。当然,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结构性问题。例如,拉美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低于东南亚国家。
目前,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低、企业投资热情低、美元快速升值影响出口和就业增长等,这决定了美联储不会过快收紧货币政策。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市场动荡,一旦某个特定的新兴市场国家爆发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发达国家领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可能会积极干预。在当前这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时代,“人人扫门前雪,谁也不去管”的策略已不再可行。
关键词2。波动的根本原因经济疲软和美联储加息之间存在矛盾
回到波动本身,本轮波动的根源是什么?
鲁正伟:如果这就是问题所在,我的答案很清楚,这绝对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从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回到常规货币政策周期的必然途径。金融危机后,量化宽松基金将何去何从?美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只有1%左右,而德国国债收益率甚至为负。所有基金都在追逐高风险资产,但问题是,当回到传统的货币政策周期时,风险资本将会逃逸。
就所谓的风险资产而言,就经济体而言,复苏良好的发达经济体是安全资产,而新兴经济体是风险资产。就资产崩溃而言,债券是安全资产,而股票和大宗商品是风险资产。因此,我们这次看到的是新兴经济体的股票、垃圾债券和汇率大幅下跌。
在这个过程中和之后会有大问题吗?这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经济体不会在崩溃中崩溃,而且有必要回到这些经济体的汇率和资本账户之间的匹配关系。
张明:美联储下半年至少加息一次的方向已经基本明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和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换句话说,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吃紧和融资成本上升,这显然与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相冲突。
目前,除美国之外的世界发达国家和除印度之外的世界新兴市场国家都遇到了增长率下降或缓慢的问题。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正在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从过去的9%~10%下降到目前的6%~7%。
欧元区经济仍处于衰退边缘。日本经济已经基本耗尽了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短期红利。三大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受到了大宗商品持续熊市的冲击,它们的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以巴西和秘鲁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正面临商品价格下跌和短期资本大量外流的双重影响,金融脆弱性急剧上升。
目前,全球经济有陷入长期停滞的风险。这种弱势局面与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的流动性收紧之间存在矛盾,而加息只是最近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之一。
Nbd:本轮冲击背后,全球投资者的想法和情绪是什么?
张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里,主要发达国家的央行普遍实行零利率或极低利率,并相继出台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充裕,刺激了投资者的冒险行为,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资产市场,全球股市、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一路上扬,可以说是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带来的短期红利。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和即将到来的加息周期,这种红利正在逐渐结束。
此外,全球投资者在过去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信条”,这些信条被认为会持续很长时间,从而使投资者忽视了信条改变可能带来的风险。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程度显著提高,这使得金融冲击更容易相互影响和强化。例如,如果一个特定的国际投资者在投资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时遭受损失,该投资者可能会大幅减少在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投资,从而导致股票市场下跌从一个特定的国家传导到一组国家。
关键词3。中国因素投资者误读了中国的汇率调整
Nbd:在这一轮冲击中,中国在国内外都被视为一个关键词。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鲁正伟:与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相比,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是投资者对中国汇率调整的误解。中国的汇率改革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复苏,我们的进程不能因为短期冲击而暂停。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每次降息周期中的第一次降息往往影响最大,每个人都会不负众望,市场会剧烈波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操作。
但从根本上说,由于美联储无限接近加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接一个地与美元脱钩。如果我们坚持美元,就会有问题。美国提高利率是因为其经济状况良好,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却不那么乐观,无法支持相应的汇率。英镑、欧元和日元已经逐渐脱钩,并大幅贬值。
张明:中国9%~10%的长期经济增长让全球投资者认为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上升,这是大宗商品价格牛市的根源。然而,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下降和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大宗商品需求增速大幅下降,这无疑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过去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全球投资者预计,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可能成为一种主导战略。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人民币套利交易盛行,投资者低估或忽视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变动的风险。
因此,随着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下降,导致大量套利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将导致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等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而美元和发达国家国债等避险资产价格将大幅上涨。
标题:新兴国家货币贬值 难引发金融危机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