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孙明勋

外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如自主品牌。主要原因不仅是地方政府不同的补贴政策和许可证补贴标准,也是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时的保守主义。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爆发。然而,与本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相比,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低于预期。

据《中国商报》记者调查,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方式过于单一,与本土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各种尝试不同。这可能是制约其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

政策约束逐渐消失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于2015年爆发,而“人傻,钱多,来得快”的现象将会继续;然而,就销量而言,兴奋的仍是本土汽车企业,外国品牌更像一个过客,尚未融入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宝马的I系列进口待售,还是合资企业的晨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从1月到9月,中国销售了136,733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3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87531辆,同比增长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49,202辆,同比增长1.8倍。

同期,包括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在内的国外品牌在国内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总销量不到6000辆。销量相对较大的车型是特斯拉车型、腾狮、东风日产汽车晨风和宝马华晨芝诺,前三季度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3025辆、1116辆、774辆和543辆。

许多业内人士仍然认为,外国品牌在中国销售落后于本土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许多地方政策对外国品牌实施了双重标准,尤其是在许可和财政补贴方面。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最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这些城市中的大多数都实施了机动车限行。

然而,随着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发布,地方政府限制和限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相继被取消。例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北京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示范应用记录信息(第四批)”、特斯拉车型、宝马i3电动汽车等。北京也开始享受电动汽车的自主抽奖政策。虽然仍无法享受相关的财政补贴,但却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外资新能源汽车在华尚未成势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新政”的出台确实可以促进相关进口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北京的销售,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外资在华销售弱于本土汽车企业的局面。

未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据上述人士介绍,进入中国市场后,国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仍然采用传统的分销形式,这不适合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在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新能源和电动汽车没有明确的剩余价值保证,消费者对里程和电池技术仍然不信任。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配送模式迫切需要改变。

不幸的是,与中国汽车企业对商业模式的各种讨论相比,外国品牌汽车企业只有华晨宝马(BMW)承诺寻求积极的商业模式讨论,而包括特斯拉(Tesla)在内的其他品牌在开发新商业模式方面仍然过于传统和保守。

然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积极尝试分时租赁、融资租赁、车辆共享等创新,出现了各种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的商业模式。

当然,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正开始向外国品牌靠拢,否则它们将带动拥有外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与此同时,《中国商报》记者观察到,宝马、奔驰等汽车公司开始通过一些并购整合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今年下半年,宝马在中国推出了“现在”系列的“现在充电”即时充电产品,并将推出“现在泊车”和“现在驾驶”两个产品,这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发展的积极探索。为了更好地应对“现在家族”的发展,宝马金融也在今年11月初收购了先锋金融租赁,实现了未来租赁和车队管理在新业务模式发展中的作用。

标题:外资新能源汽车在华尚未成势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