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91字,读完约8分钟
“微观调控”只针对一个或几个行业,不使用大量资金,也不影响大产业结构和整体经济金融指标,因此更具趋同性、审慎性和针对性。
至于微控效果是弱还是强,值得研究。从监管的深度来看,定向监管可以是“强”监管。从监管广度来看,定向监管似乎是“微观”监管。关键是何时使用以及使用多少。
“政府稍后将推出一些可预见的“微观监管”措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在下半年的宏观政策中,“要在区间控制的基础上加大方向控制,并对摄像机进行预调和微调。”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企稳,区域和产业趋势越来越分化,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压力更大。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更加准确有效地实施方向调节和摄像机调节。
问题是,如何实现准确有效的方向控制和摄像机控制?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如何实施这种控制思路?如何对成交量大但趋势不同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微观控制?
有三个用于微调的参考系统
一个重要的参考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另一个是通货膨胀率差距;另一个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倍数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主持召开省(区)政府部分负责人经济工作座谈会。据《国际金融新闻》记者介绍,会议开始时,李克强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上半年经济形势”、“下半年经济走势”和“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增长、推进改革、调整结构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三个问题。
在谈到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各方仍需努力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李克强的部署非常清楚政府将在政策方面采取什么具体行动。“政府稍后将推出一些可预见的“微观监管”措施。”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势,李克强认为“有必要在区间控制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摄像机将进行预调和微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英秋对记者表示,要实现科学有效的“预调整和微调”,前提是找到“调整”的必要参考。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是潜在经济增长率差距(即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异),而政策调整应使其尽可能趋于零;另一个是通胀率差距。鉴于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通货膨胀率低于2%的时候是经济趋于衰退的一年,而每年通货膨胀率高于6%的时候是经济趋于过热的一年这一基本经验现实,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在这两个指标出现之前进行放松或收紧的反向调整;另一个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倍数,即货币供应量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1.8-2.3倍,根据货币供应量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一倍数进行事前反向调节。
调整的重点是需求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重点应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虽然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有所放缓并趋于稳定,许多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但促进经济稳定仍需付出很大努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总裁郑新立告诉记者,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当前国民经济存在诸多矛盾,但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这是过去30年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结果。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短缺”问题,但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过剩”问题仍然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郑路也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重点应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货币政策更具方向性
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的准确有效实施,定向减RRR和定向再融资等创新工具和定向调整工具的操作将大幅增加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已经过预先调整和微调。去年11月22日,利率首次下调;今年春节前大幅降低准备金率;3月1日再次降息;4月19日,央行宣布RRR降息1个百分点,并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特定领域的金融机构实施了针对性的RRR降息。实力超出市场预期;6月底,央行再次降息,并将RRR降息目标对准了一些金融机构。
在央行连续下调RRR利率和降息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出台后,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等经济数据开始回升,社会融资规模、m2等金融数据也在4月份“见底”后逐月回升。
"总体而言,金融和经济一样,正在逐渐稳定和复苏."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对今年6月和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做出了这样的评论。
盛松成认为,随着各种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下一步,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的基调,但将更加注重实施更加准确有效的调控手段,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把握稳定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平衡。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601328,分享)称,“下半年,RRR降息的范围和频率将明显低于上半年,定向RRR降息和定向再融资等创新工具和定向调整工具的操作将明显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行长英国《金融时报》7月17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在下一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的基调,并可能更加注重定向监管和相机监管的准确有效实施。
具体来说:一是根据经济运行的需要,及时加强流动性管理;二是发挥新工具的定向调控作用,同时注重市场预期管理;三是加快培育有效的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传导体系,解决利率传导机制的“中间障碍”问题;四是调整坏账核销和信贷控制等政策,逐步释放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稳定;第五,关注资产价格波动,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强调稳定这个词
房地产市场新监管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没有采取激进措施,强调“稳定”二字,各种微观调控“工具箱”也在稳步打开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气候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坦言,总体而言,近期宏观政策是温和的、持续的,其变化仍在预调整和微调范围内。已经出台的政策不是要使经济回到粗放型增长的老路,而是要保持经济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在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
对这段话的理解可以从房地产市场的微观调控中看出。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房地产市场描述为“根据不同城市进行分类监管”。
那一年,一些城市取消了限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弱化了监管。“房地产政策将坚持分类指导,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治,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调控”、“限购”、“限价”等字眼也消失了,改为“分类指导”、“稳定住房消费”、“市场调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3?自“新政”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回暖,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杨涛写道,不能简单地断定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的繁荣趋势。“减少经济增长对住房市场依赖的趋势仍然存在。此外,不同城市也经历了趋势分化。例如,三线和四线城市的供过于求的情况更为突出。”另一个例子是财产税的预期、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住房腐败的治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购房和持有的冲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当前要“稳定经济”,首先必须面对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和交易所,推动ppp(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能否解决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房地产市场交易能否继续复苏,房地产投资能否在年内回升。
对于下半年楼市的微观调控措施,连平认为“通过稳定楼市稳定经济的政策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放松空空间应该不大,主要是通过个人抵押贷款、公积金贷款、交易税和限购政策。支持房地产复苏。”
标题:微调控怎么调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