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9字,读完约4分钟
张武明
7月2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即将到来,作为“十三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京津冀的未来协调发展做好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当我们思考一个城市的未来时,我们将从它的城市价值开始,包括国家和省份赋予它的战略价值,它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品牌的影响。
最近,《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河北有两个出发点:一是服务于北京非资本功能的缓解,二是弥补发展的不足。
面对未来区域经济结构的可能重构和国家战略给出的价值变量,保定本身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
对于这座千年古城来说,无论京津冀协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还是国家战略充分响应保定的发展需求,保定未来的战略路径选择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换句话说,建设一个绿色、宜居、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区域城市应该是保定的一贯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战略更像是一种驱动力,它打乱了保定“一个水平、两个稳定”的节奏,使其不得不加快向既定目标迈进的步伐。
因此,保定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迎接和保持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毕竟,保定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与其未来可能的价值相去甚远。
首先是如何面对北京。北京对保定有两层含义:一是保定必须承担服务首都的职能;第二,北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城市,保定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发展。
幸运的是,保定的服务功能与其发展需求基本一致,北京的转移和溢出功能对保定来说也很有价值,迫切需要增值。
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保定从北京获得的资本、产业和新增就业岗位上,更重要的是,随着其城市价值的提升,更多的潜在资本将会关注保定:如果从北京转移过来的职能不仅能够被接管,而且能够做好,城市商业环境得到市场的认可,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换句话说,北京是检验保定作战能力的标尺。
从短期来看,保定作为京保协议的重点和龙头项目,不仅要努力确保其落地,而且地方政府和管委会也要拿出更大的诚意和政策服务,使转移的项目能够在新的环境中顺利孵化和成长,为保定赢得声誉。
从中期和长期来看,如果保定想要利用北京的优势,向同一个城市靠近,仅仅依靠国家战略或政府协议是不够的。市场逻辑决定了北京和保定未来的亲密关系。
然而,保定与北京在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上仍有很大差距。此时,保定需要充分挖掘其核心吸引力,并通过市场手段扩大其吸引力。例如,投资价值低,文化旅游是休闲,城市氛围更具文化性。归根结底,保定仍然需要精心打造自己的城市。
第二是如何面对世界。在政府的规划中,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12大产业将成为保定经济的支柱。
就这些产业而言,无论是投资吸引力还是目标消费市场,都明显超出了北京本身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承受能力。未来的保定应该是世界上的保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给保定带来了全球化的可能性。保定需要找到的是一条通道,它的方向是天津。
保定应研究如何与天津合作,将FTZ的利益传播到天津以外,从而为企业利用对外开放的趋势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第三是如何认识城市。保定市东部发展迅速,而西部山区贫困、脆弱。保定在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保定市和邻近的北京区县充分利用京津的优势,同时也使保定“共享”国家战略的雨露。
目前,保定市计划拿出分布在各区县的34个重点工业园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相关区县也在结合保定市总体发展战略制定本地产业规划。
对于目前保定市所有区县来说,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实现其核心产业和资源与外部资本的对接,通过市场化运作释放其真正价值。
当在外面讨论保定时,“大”这个词经常加在保定之前。“大保定”的“大”是保定的区域价值观之一。显然,无论是建成区还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城区,都不能真正诠释和承担保定市未来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更愿意看到“大保定”的全面崛起,发挥其价值。
(作者是汤芳智库地区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标题:张五明:京津冀一体化之下保定如何体现价值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