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6字,读完约4分钟
刘佳
几天前,华为消费业务首席执行官于成东表示,2015年上半年,华为在全球销售了近5000万部智能手机。根据其竞争对手小米7月初发布的最新手机销售数据,截至2015年6月30日,小米的手机销量为3470万部。数据出来后,“华为是否打败了小米”的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事实上,华为中国消费者业务总裁朱平表示,今年上半年,华为近5000万台的销售额中,中国市场占了50%;小米没有披露其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因此华为没有真正“赢”小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包括华为在内的竞争对手正以快速增长接近小米。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就销售额而言,今年上半年华为在国内市场的手机收入将超过430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小米,主要是因为华为品牌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更高。从增长率来看,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9%;小米的手机销量增长了33%。
此外,今年上半年小米3,470万台的销量低于去年下半年的3,500万台,显示销量环比下降。再加上正在进军小米并在智能手机领域卷土重来的360,以及投资酷派并在手机、电视、视频等领域与小米对抗的乐视,小米并不容易。
与小米相比,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学派拥有渠道、供应链和加工制造优势;小米的优势在于产品和网络营销或服务之间的竞争。
事实上,miui是小米与国内手机制造商竞争的杀手。根据小米第一季度的数据,通过大量手机的销售,已经形成了规模超过1亿的miui用户和180亿的小米应用商店分销量。例如,在同样亏损的情况下,假设小米和其他制造商需要亏损50元来收购一个手机用户,但小米很快将从miui的增值服务中赚取这一成本,其竞争对手目前无法做到这一点。
然而,包括小米和华为在内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不得不面对市场渗透饱和的拐点。此前,中国智能手机的年增长率已从去年第一季度的39%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7%。国际研究机构Idc也表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2.5%,首次低于世界水平。
例如,今年5月,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承认,他同意智能手机创新已经达到瓶颈,整个市场正在放缓。
但他也认为瓶颈期不是一件坏事。在瓶颈期,每个制造商都会仔细做好每一个细节。“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制造商没有时间停下来考虑细节。细节往往是用户的痛点,比如总觉得电池电量不够,画面质量不好。在半百英里之外,许多用户的痛点不容易解决,也不一定比颠覆性创新简单。"
特别是2015年,当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整体放缓时,智能手机的竞争进入了耐用性、生态系统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竞争阶段。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在硬件、文化娱乐、金融、教育、医疗和健康方面进行了投资。一位熟悉小米内部事务的知情人士这样解读记者,未来的小米可以理解为:小米手机(包括小米平板电脑)、小米电视(包括小米机顶盒)和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硬件产品线是“第一小米”,小米及其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小米”,小米计划投资50亿美元的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将成为“第三小米”。基于小米手机和小米生态的全新小米生态模式,是支持小米估值的原因之一。
然而,它的竞争对手并不慢。从视频内容起步的乐视正积极进军硬件领域,360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居投资布局。在小米手机尚未涉足的指纹识别领域,其竞争对手已经领先。
对于小米来说,如何实现从一开始的行业破坏者到持续的行业领导者的转变正处于考验期。
为了在2015年实现8000万至1亿台的销售目标,海外市场对小米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动能”还远未完全释放。
一方面,外界对小米进军海外市场的专利仍有疑问,另一个疑问是小米在中国的粉丝效应和商业模式能否在海外成功复制。
“专利是手机行业或通信行业的传统游戏规则和常规游戏规则。我同意游戏规则,但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领导者。”雷军以前这样回应过。他还预测,小米今年将申请4000项专利。
目前,小米似乎仍需要时间将其商业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我们的手机量没有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我认为现在做互联网服务还为时过早。”雷军说:“所以我们会一步一步来,就像我四年前很少谈到中国的互联网服务一样。”今天,我有勇气告诉你,我在中国有近10亿美元的收入。这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三四年的时间。”
标题:华为打败小米了?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