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0字,读完约3分钟

就在中国证监会对异常程序性交易进行彻底调查之际,全球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virtu financial inc .最近开始在中国交易。此时开始交易似乎有些尴尬。因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与中国合作的证券公司提供的流动性“非常有限”,开始交易只是“非常漫长的过程中的第一步”。 虽然开始的时间不是很合适,但作者希望世界上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能给中国带来更多成熟的经验而不是教训。同时,对于此次市场波动中争议较大的程序性交易和高频交易,笔者认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如何建立高效、有效的程序性交易和高频交易风险控制机制是监管当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a股市场,程序化交易仍是一个新事物。2005年第一批交易所交易基金上市后,由于套利交易的需要,程序化交易开始出现。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后,量价阿尔法策略和期货盘中交易策略越来越多,程序化交易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市场在2013年开始关注程序化交易,当时发生了光大证券(报价601788,咨询)“乌龙手指”事件。光大证券在etf赎回套利交易中,因程序错误,利用战略交易系统购买了180只ETF成份股,金额高达234亿元,实际交易金额达72.7亿元,导致沪深300、上证综指等大型市场指数和一些重量级股指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这一事件使投资者充分意识到程序化交易的风险。程序化交易高度依赖于技术系统。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定价效率,但技术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会引发新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导致市场的巨大波动。 在海外成熟市场,有许多由程序化交易导致的市场崩溃。例如,2010年5月6日,一个计算机程序被用来对美国期货指数下一个巨大的销售订单,并立即撤销订单,这导致股票现货价格大幅下跌。 因此,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在国外受到严格监管。例如,美国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颁布了程序化交易市场准入规则和全面审计跟踪规则,这些规则提高了资本监管要求,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实施了流量控制,并采取措施暂停不适当行为的交易。 从中国发展的现实来看,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在光大证券“乌龙手指”事件后,证券期货交易所已经开始完善业务规则,在异常交易的识别和监管中重视程序化交易的风险。然而,中国在异常程序交易的风险识别方面仍缺乏经验。 笔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和转型阶段,发展程序化交易是审慎的,可以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结合我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际,加强监管,完善规则。当市场各方都在摸索对程序化交易特征的理解和对监管模式的把握时,他们可以将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放在“适当性笼子”的首位,设置更多的“风险壁垒”。风险控制机制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后,逐步放开“笼子”为时不晚。

标题:给股市高频交易 装上“适当性笼子”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