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规划未来五年发展轨迹的关键时刻。
从地方到中央,十三五规划的准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消费、投资和出口稳步增长。
进入新常态后如何看待经济运行?增长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许多经济学家仍主要在7%至6.5%之间,这本身就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不会再次下降。
7%的增长率有坚实的基础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向下的台阶,实际经济增长率从两位数逐渐下降到7%左右。
最近,高层智库经常对中国经济上半年7%的gdp增长率进行表述和解释,但这个简单数字背后是中国经济判断尺度的演变逻辑。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达到了预期目标。7%的增速有着坚实的基础,基础不低,符合提速换挡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结构调整、惠民生、防风险。
他还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的扩张意味着相当于增长1%的经济增量已经远远大于过去。
以美元计算,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7.4%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000亿美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执行副总裁陈东琪表示,从国际角度看,尽管7%的增长率略低于印度,但远远超过了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果按7%计算,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是最高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这一增长超过了土耳其等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5.8%,比美国高1.1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一。
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背后是要素驱动的转型过程。“人口红利”的问题由此产生。自2010年以来,中国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连续五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为9.1583亿,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三年下降。
王保安表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人口红利的下降以及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加强,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都趋于放缓。这种增长率的“转移”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下不可避免的,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
经济稳定有工业支持
陈东琪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季度gdp增长是一条直线,但根据月度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温和的“V”型曲线,这表明自4月和5月以来,主要经济活动已开始企稳并有所改善。
他指出,从供给角度看,占国内生产总值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停止下降并趋于稳定,这必然会推动整体经济停止下降并趋于稳定。工业支持经济在第二季度企稳,而不是继续下滑。
不仅是高层智库判断,市场机构也有类似的观点。
根据渣打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的gdp增长有望在第三季度逐渐恢复。自2015年初以来,未偿贷款规模扩大了约14%。历史经验表明,这种宽松的信贷环境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通常需要6-9个月才能显现。假设政策放松的姿态继续,预计第三季度经济稳定的迹象将更广泛地延伸到整个经济。
从长远来看,前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高投入应该调整到位,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生产能力也必须大幅降低,以适应需求下降,找到中高速增长的平衡点,这就是转型再平衡。“据估计,在未来一两年内,有可能找到底部。”刘世锦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下一步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陈东琪表示,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增强了市场活力,为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提供了可持续的源泉。“新的市场主体大多从事金融、卫生、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市场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微观动力。”
标题:7%经济增速或成“十三五”新标尺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