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3字,读完约5分钟
11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刚刚发布,立即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近日,200多家国内相关企业和官方科研机构的骨干前往河北建筑研究院,参观了今年4月竣工的被动式办公楼后,就如何推动被动式住宅的推广进行了现场讨论。
“目前的困境是,各行各业对被动式住宅的认识还不统一,示范项目比实际推广的多,被动式住宅的发展进度仍然缓慢。”国家建材工业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徐洛义呼吁,建立被动房屋的激励机制,降低推广成本,制定更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和标准,这是各级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快速提升需要政府的帮助
许洛义表示,绿色超低能耗的被动式建筑在欧洲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被动式住宅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高能耗现象,实现90%以上的节能减排效率,还可以给居民带来良好的舒适度,大大减少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并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值,这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已经达成了社会共识,但市场需要一个培育期。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广和政策支持,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只能靠私人和市场力量来进行,速度非常缓慢。”国家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崔对记者说,最早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是在建设部的文件中出现的,或者说是干部讲话中模糊的“支持是发展方向”的概念,一直到今年8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正式以“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书面语言发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材司的解释,这是
在获得官方认可和建设部实施了一些试点项目后,一些省市开始将被动房建设纳入正式的行动推进计划。一些省份率先推出激励政策,包括不同金额的财政补贴政策。其中,山东省对公共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最大,每平方米补贴数千元,但没有看到对私人项目的任何实质性支持。
崔表示,从目前国内各地区、各省的被动购房情况来看,政府的政策支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对被动住房的理解不同,政策支持也大相径庭。现在,除了近一半的省份,其他省市仍然无动于衷。
健康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随着中德合作的被动屋示范项目,从立项到实施,秦皇岛“水边”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黑龙江、山东、河北、新疆、浙江等地涌现的示范项目也如期取得进展。中国第一款被动式住宅的诞生,将被动式住宅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不同形式的鼓励政策,包括《指导意见》,但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又一新举措。到2020年,城市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将超过50%。但是,在徐洛义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还没有相对完整的制度政策,尤其是在推广被动式住宅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方面
就地方政府而言,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信贷、税收、教育培训、宣传引导、城市规划、验收、建设、设计、标准制定、节能激励、面积核算、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还存在一些具体而有力的措施。借鉴欧洲发展被动式住宅的经验,他们从一开始就给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中,免税和财政补贴对推动被动式住宅的迅速普及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全面普及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被动式住宅建设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建筑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公司和其他市场实体积极参与?
崔认为,如果建设部和建材部能够通力合作,将会对被动式太阳房的普及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在储存和有效利用光伏、光热、地热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与被动式房屋技术相匹配方面,该行业需要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
上述《导则》还指出,从全球角度来看,德国“被动式住宅”是一种实现近零能耗目标的技术体系,它可以大大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同时利用高效的新型风热回收技术,将建筑的供暖需求降低到15kWh/(m2·A)以下。同时,希望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和完善技术体系,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这表明该国已经开始在技术层面普及。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李炳仁在研讨会上指出,国内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几乎是极限,未来的建筑将不可避免地顺应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房地产升级之路。面对低迷的房地产经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普及将带动20多个产业链的绿色消费,抓住机遇的企业也将提前一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标题:普及“被动房”期待政策助力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