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3字,读完约7分钟
2015年9月24日,欧亚经济论坛在Xi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刘玉社
24日,《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2015年欧亚经济论坛获悉,Xi发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和《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两个征求意见稿。很明显,Xi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Xi还将建设欧亚经济综合园区,这是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的第一个综合园区。
据了解,目前除北京和西藏外,全国其他地区的实施计划已经完成。与此同时,各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深入展开,“一带一路”已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园区成为当地推广的重要载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的创新也成为解决投融资障碍的重要手段。
对接Xi,打造欧亚综合经济园区
Xi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强小安说,上述两个计划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在这次论坛上起草和发布。
据报道,《战略规划》勾勒出了“123456”的宏伟战略蓝图,包括一大战略、两大方向、三大目标、四大手、五大平台、六大中心。其中,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这两大方向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是内地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三大目标是建设世界历史文化之都、国家欧亚合作之都和综合创新发展之都。
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是中国第一个规划建设的承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园区,试图将自己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教交流中心和高端产业集聚中心。《发展规划》将欧亚经济综合园区确定为扩大欧亚国家间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可能是陕西Xi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起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司司长林顺杰说,一个经济综合园区或具有更多贸易和投资交流功能的开放区域,首先要有一个能够搭建贸易、功能和平台的有条件的基础,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就有这个地位。
不仅是Xi,而且在中国发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构想与行动》这一总文件后,许多地方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研究制定了连接本地区“一带一路”的建设方案。据了解,目前,除北京和西藏外,全国其他地区的实施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其中有些已经与国家规划的实施相衔接。
与此同时,各部门专项规划的编制也开始紧张进行。“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丽近日表示,“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全面推进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和几个重要海上战略节点的建设。
推动开发区成为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有赖于沿线城市的努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给沿线城市和公园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面对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期,沿线城市和公园都渴望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迎接国家战略,获取更多资源,进一步实现资金、教育、科技、人才、物流等要素的集聚。随着“一带一路”的大力推广,开发区作为推广载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了解,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共有1600多个开发区,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0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6个,聚集了相当数量的产业门类。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2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分布更加均衡。2014年,全国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生产总值达到765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2%。开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同口径水平。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国际合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开发区应积极参与海外产业集群、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的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集聚辐射效应明显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国内企业集群“走出去”。
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石荣耀指出,开发区要主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对产业合作有很强的需求。中长期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将刺激投资和贸易,推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与合作。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开发区有着广泛的空参与“一带一路”分工,并且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然而,经过30年的发展,开发区自身的产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主席、原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表示,中国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加快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动力,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二是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转变,三是从同质竞争到差异化的转变,四是从善于硬环境到在软环境中取胜的转变。
帮助金融创新解决投融资问题
据了解,为解决“一带一路”进程中的投融资问题,沿线部分省份正计划推出地方丝路基金等各类基金,福州、广东也在积极考虑设立相关建设基金。同时,银行融资、贷款支持等配套金融体系也对各种资本投资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债权和资金的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同时,各种投资平台也将采用ppp等金融创新,推动民间资本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协会会长马德伦指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创新首先要调动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包括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此外,有必要将私人资本引入该战略,并使保险领域的跨境保险服务多样化。
此外,我们应该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下一步,要把外国人民币贷款作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融资的重要手段,支持人民币市场发展,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早些时候表示,未来5至10年,一带一路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000亿美元。除了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之外,它还需要私人资本,这不仅包括中国和东道国的资本,还包括世界各地的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在他看来,ppp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CDB主席陈元说,下一步要加强金融服务,推进多边金融合作,扩大本币使用,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发挥金融主导作用,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DB副行长李继平介绍了CDB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工作,表示世行将继续推进规划合作,加强重点领域投融资合作,促进本币使用,加强与本地区多边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此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地区繁荣与发展。
标题:园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载体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