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刘灿邦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存在产能大、企业多、负债多、竞争多的情况。企业的合并和重组司空见惯。在行业权威人士看来,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未来的重要出路之一。但最近,武钢和柳钢的分道扬镳不禁让人反思:中国钢铁企业如何进行重组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重组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原中华全国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

钢企重组配套政策还不够“本地联合”才靠谱

赵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鼓励钢铁企业并购的政策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10年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委以及中国钢铁协会、冶金商会等行业协会都在呼吁钢铁企业进行并购。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分散程度越来越大,这表明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非常困难。

钢企重组配套政策还不够“本地联合”才靠谱

赵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虽然有政策鼓励,但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应该有土地、税收和融资等配套政策,以及退出渠道。

在兼并其他企业的过程中,大型钢铁企业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时淘汰被兼并企业的落后设备。为了减少兼并造成的损失,被兼并企业的部分土地资源可能需要转化为商业开发,但这面临着土地产权转化的限制,因为它过去属于工业用地。与这种情况类似,需要土地政策支持,涉及国土资源部门。“税收政策是考虑在三到五年内给龙头企业减税。这项政策涉及税务部门;此外,还有涉及主要银行的融资政策。如果银行说,钢铁相关企业不给予新的贷款,那么企业的贷款将非常困难。”赵告诉记者,这些政策的出台涉及到很多部门。如果没有配套的实施政策,企业如何兼并重组?

钢企重组配套政策还不够“本地联合”才靠谱

赵对与宝钢合并的传闻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宝武的合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像鞍钢和本钢,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它们是最有资格合并的企业,但即使如此,一个是中央企业,另一个是地方国有企业,还没有合并。宝钢和武钢,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湖北,更难跨省合并。”

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的钢铁行业人士中,他们都表示对宝武的合并并不乐观,但相比之下,券商的态度要积极得多。例如,郭进证券(600109,Guba)指出,WISCO与宝钢的合并是“有利可图”的——在合并后的联合体中,硅钢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达到85%,未来两家公司在硅钢领域的竞争关系将被消除,这有利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宝武的合并还可以解决恶性竞争,增强上下游话语权,给地方国有企业的整合带来示范效应;加快产业重组,改善产业竞争格局。

钢企重组配套政策还不够“本地联合”才靠谱

那么什么样的钢铁企业重组是业内公认的呢?对此,赵认为,各大钢铁产区应在本省市区推进联合重组。按照这一思路,目前河北省和上海的国有钢铁企业重组比较成功。

赵认为,除了这两个地方,分布在其他地区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基本完成了本地区的兼并重组,这也是比较成功的,如内蒙古的包钢、山西的太钢、湖北的武钢。

赵告诉记者,有关部委和协会曾呼吁钢铁企业进行并购。总体思路是建立三至五家超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和十家地方大型钢铁企业,使大型钢铁企业占中国钢铁产量的85%。他也同意这一呼吁。“中国的钢铁工业必须是大、中、小相结合,以省市为基本单位,形成几个大集团。同时,可以看出,很多特钢企业都是小企业(但盈利能力很好),所以钢铁企业重组不是规模越大,设备越强越好。”赵终于补充了一句。

标题:钢企重组配套政策还不够“本地联合”才靠谱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