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0字,读完约8分钟

“难以产业化”仍然是中国转基因研究人员和相关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

一年前,即2014年8月17日,三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以下简称“安全证书”)到期。然而,这看似正常的事情却激起了高涨的公众舆论,因为它涉及到大米和玉米作为主食。随后,所有三个安全证书都被成功应用。然而,在国家宏观战略没有改变、舆论干扰复杂的背景下,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产业化种植仍然遥遥无期。

几天前,在一个关于转基因玉米的研讨会上,所有与会专家都表示遗憾。

面对“只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允许国内产业化种植”、“只允许转基因棉花种植,不允许转基因主食种植”、“只允许转基因木瓜产业化种植和销售,不允许转基因主食产业化生产”等现状。他们认为,当务之急仍然是促进工业化,特别是中国具有优势并能与外国竞争的作物品种。

保留而不是应用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产业化一直持谨慎态度。根据官方口径,目前中国只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在工业上种植和销售,而获准进口作为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但它们必须获得中国的进口安全证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玉发在研讨会上表示,从1996年到2015年的20年间,基因改造的高层次战略是技术储备战略,而不是产业化战略。“什么时候用(我不知道),也许永远不用。”然而,与基础科学不同,基因改造是一项技术,它应该面向市场,直接为社会服务。彭的官方头衔还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农业部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的一个部门)的副主席。

转基因技术储备20年 产业化仍待气候成熟

每次出国考察归来,彭毓发总觉得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他说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抗虫棉已经更新了三代。在工业化促进过程中发现的缺点将在下一代得到纠正和克服。自从1997年中国正式批准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以来,它仍然是原始一代,“根本没有科学进步。”

其原因是战略需要调整,储备战略应该调整为工业化战略。只有体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才能促进升级。“有一天不会实现工业化,与基因改造相关的科学和风险沟通也无法实现。”彭毓发说道。

专家表示,产业化转基因棉花更新缓慢的原因是政府部门在审批转基因棉花替代品系时受到一些公众意见的影响而犹豫不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在研讨会上说,转基因棉花的升级不是科学家个人利益的问题,而是国家农业安全的问题。如果中国没有这样的技术,那就是了。现在我们做到了,而且比国外好,所以没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我们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中国进口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发布新技术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表示,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是在政府批准之前自发推广的,因此最终不可能实行行政控制,然后放开工业种植。"玉米不应该走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

政府的态度越来越明确

作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基因改造无疑应该得到充分的讨论。然而,讨论的前提应该局限于科学领域,以理性为边界,尊重事实而不是相信谣言。这需要更加开放、透明和平等的对话。

去年9月底,官员们披露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此前未公开的对基因改造的态度。去年9月底出版的第一卷《十八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发表了习近平在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为转基因工业化定下了基调:首先,确保安全;第二,自主创新。“通用汽车是一项新技术,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新生事物,社会对转基因技术产生争议和疑虑是正常的。”

转基因技术储备20年 产业化仍待气候成熟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和商品化应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法规进行。我们应该大胆创新和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不要让外国大公司占领转基因农产品市场。

这是一定的基调,工业化的态度是明确的。这种态度反映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文件指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这是一号文件首次写入转基因生物的“科学普及”。

消除谣言需要普及常识。去年9月底,农业部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开展转基因知识集中宣传培训的通知》,要求“科学解读、辟谣、还原真相、引导公众理性看待”。

模糊的工业化环境

尽管政府机构的态度越来越明朗,但转基因安全认证与产业化之间,除了复杂的舆论外,还有许多症结。

安全证书是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官方认证。获得安全证书是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安全证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另一种是进口安全证书。上述三种转基因主食的安全证书属于前者。

1999年和2004年,农业部首次受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安全性评价申请。分别经过11年和6年的严格评估,于2009年8月17日依法批准为其颁发安全证书。然而,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工业化种植没有任何进展。

科研人员和企业都认为这是主管部门的拖累。

农业部的一位相关人士回应说:“事实上,转基因生物产业化种植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不能由农业部决定。农业部什么也没说。”他说,工厂化种植是一个政治决定,有许多程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种审批问题。如果符合产业化条件,政府许可和品种批准没有错,甚至可以避免批准,可以采用“实质等同”原则(即除非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否则将被视为实质等同于传统食品)。

转基因技术储备20年 产业化仍待气候成熟

具有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之所以不能产业化,是因为它们还停留在品种审批的过程中。该系统继承自传统育种时代,在产量增加和抗逆性(植物抵抗不利环境的一些特性)方面需要满足相关标准。

张启发曾经抱怨过这种品种审定制度:“中国的品种审定过分强调增产,不增产就不发证。”张最著名的光环是“中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第一人”,他是上述两个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的首席研究员。

对于转基因玉米,其初衷是提高动物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效率。转植酸酶基因的玉米可以减少40%的畜禽粪便对环境的磷污染。我国也有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和抗虫转基因玉米处于试验阶段,一些公司和科研单位已经完成了这些技术储备。

农业部有关人员表示,玉米产业化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黎明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这件事很紧迫。”他说,原因包括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涵盖工业化。但是,如果有条件地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业部可以加快修改。

试着出去

自2008年以来,国家以重大专项的形式大力突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表示,由于这是一个重大项目,应该从长远考虑。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转基因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中国出现了“允许进口但不允许国内种植”和“允许食用但不允许种子”的奇怪情况。那么,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能不能考虑“走出去”带头?

杨晓光说他应该考虑利用南美市场。既然大量进口,为什么不出口先进技术,在当地种植,然后进口呢?“如果你想出去,你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企业或科研单位在进行重大专项试验时,应考虑参照国际标准,届时将很容易被认可。”

美国是玉米的原产地。据研究人员介绍,我国转基因玉米的主导技术包括植酸酶玉米(已获得安全认证)、转基因抗虫玉米和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处于试验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说,目前干旱天气频繁,应高度重视培育抗旱玉米。如果做得好,前景会非常广阔。与会专家表示,这一国内技术储备一直在进行中。

转基因技术储备20年 产业化仍待气候成熟

彭玉发说,目前,中国正处于从储备战略向工业化战略过渡的阶段。对于已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当其通过生物技术培育的后代再次获得安全证书时,有必要简化程序(美国和加拿大在父母获得安全证书后不关心其父母的后代)。新开发的品种应尽快申报进行安全性评价,以便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中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进行核查并提供科学协助。"早期声明在科学上将更有针对性,并避免实践中的延误."

标题:转基因技术储备20年 产业化仍待气候成熟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