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0字,读完约6分钟
201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以上,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在起起落落。从互联网+到+保险、+金融、+医疗,再到大消费、大金融的布局,房企正把触角伸向各行各业,甚至放弃了房地产业。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主流房企仍在以创造价值为出发点进行多路径转型,“去房地产化”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本期《房地产周刊》以“转型创造价值”为主题,探讨主流房企转型、试错的方向和可行性,从而展现房企转型热背后的冷现实。
江苏的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原本一年只有一两百万的利润,在过去的两年里开始了代客户养花的生意,利润迅速扩大了四五倍。通过这项不显眼的业务,公司掌握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下一步就是利用这些数据联系3A医院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他们也希望进入更多有较强苗圃培育能力的社区,并在形成一定规模后搭建一个面向社区的电子商务平台。
这家物业管理企业的故事是房企转型浪潮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已有50多家上市房地产企业宣布转型。
在转型模式上,所有的房企也是“胸怀宽广”,瘦身、分拆和跨境展示了它们的神奇力量。根据万达发布的数据,万达百货已经开设了86家店铺,而去年底只有99家。店铺数量在半年内减少了13家,但收入同比增长了17%;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中海和其他房地产公司宣布,它们计划剥离业务,独立上市。碧桂园计划剥离酒店业务,中海地产宣布剥离物业管理业务;外界更关注的是房企的跨境转型,如恒大地产对矿泉水、粮油的扩张,万达将注意力转向马德里竞技、桐城旅游等企业,绿地集团参与了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和东方证券(报价600958,咨询)等。
房地产业内部转型与深度培育
公众对房企转型的理解通常只停留在房地产以外的跨境领域。众所周知,房企的转型绝非易事。
根据凯瑞的研究报告,住宅企业的转型路径包括五个方向:发展模式、产品战略、营销战略、管理战略和经营战略。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许多房地产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单兵作战”发展模式转变为合作开发。上半年,碧桂园与中铁(报价601390,咨询)、万科、万达等合作。,这被认为是强有力合作的典型案例。
除了在项目开发方面加强合作,这也是转向区域综合开发的方向之一。区域综合开发一般是指住房企业根据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在区域内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涉及住房、道路、管网建设等方面。向区域综合开发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的征地能力,抓住机遇推进区域布局。同时,由于区域综合开发涉及面广,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空,促进了住宅企业的多元化利润。此外,还可以深化与政府的合作,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积累。
地铁投资绿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投资地铁,绿地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获得更多优质地块,并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种方法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实力要求较高。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要求房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投资回收期较长。
另外,开发商可以通过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变来实现开发模式的转变。
然而,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比,住宅企业在产品转型方面做得更多。例如,从大规模开发到小型化。此前,以大规模开发著称的碧桂园已开始转向小规模开发。碧桂园于今年4月收购了上海嘉定区徐航镇的地块,总面积只有62400平方米。
因此,克里判断碧桂园的产品正在向小型化转变。碧桂园还在今年6月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一线城市的产品将不会像过去那样遵循市场策略。
此外,公寓布局的调整也是今年开发商转型的一个趋势。以曾经擅长开发奢侈品的绿城为例。在今年新进入的五大项目中,即李涛冯春、江南巷、刘阳县、柳巷花园和桃园镇,刘阳县推出了40平方米和70平方米的公寓,而李涛冯春只有83平方米的小公寓。
在市场营销中,开发商选择找出买家,分析客户需求,投放广告,并通过大数据收集完成准确的定价和销售。以中海地产大数据营销系统为例,在深圳中海九号大厦和济南中海华山龙城项目的营销中,大数据用于客户识别,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客户转换率。
很难称之为跨境转型
与上述开发商内生转型模式相比,该行业更关注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业务之外开展的其他业务,如物业管理、社区o2o、家装、金融、健康养老、能源、农业、文化娱乐等。
根据嘉里研究,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这些业务大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者是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外围产业,实际上是对主营业务的补充。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巨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但长期以来,开发商对这块蛋糕并不感兴趣。没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区o2o可能不会很快普及?
社区o2o具有爆炸性,但初始投资较高,企业很难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至于家装行业,市场大,但利润低,与房地产周期密切相关;社区医疗也是一项大投资,难以引进优质医疗服务;社区金融服务大多是小规模的金融管理,规模较大,但难以聚集。
根据《国家商报》的一项调查,每个开发商都有自己的业务转型方向,但他们非常谨慎。目前,他们大多将转型业务视为“试验田”,并不急于推广。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品牌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有些项目似乎取得了成效,但在对外介绍时却非常低调,因为他们觉得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房企对转型如此敬畏的原因,与许多房企上次转型失败有关。从2010年到2013年,一些企业试图转型,许多“主营业务+房地产”的企业,如九桂酒、重庆路桥(报价600106,咨询)、郭栋建设(报价600321,咨询)和广汇有限公司,逐渐剥离了他们的房地产业务。其他“房地产+x”企业,如华侨城、万通地产(报价600246,咨询)、世茂股份(报价600823,咨询)、冠城大同(报价600067,咨询)等。,已经转化为房地产产业链或金融和矿业的相关领域。
然而,转型的结果并不乐观。旅游地产和养老地产仍处于探索阶段,盈利能力强、可重复性强的代表性项目很少;在行业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管理团队、下游市场低迷、环保升级、海外M&A风险估计不足的前提下,大多数矿用房企业的矿产业务仍难以贡献利润;虽然经济适用房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政策风险,但回笼资金的压力却难以避免;相对而言,转型金融业的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标题:超50家上市房企批量转型瘦身、分拆、跨界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