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实习记者冯伟

京津冀、山西、内蒙古、山东将联合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河北省唐山市启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总产值2200亿元。

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及周边地区在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其中,北京将推动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的逐步转移;天津、河北等地将承接北京转移的项目,形成产业链,推进节能降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该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工业固体废物的年消耗量为4亿吨

本行动计划的目标是探索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记者发现,行动计划不仅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还包括山西、内蒙古和山东。根据行动计划,这些地区是中国重化工业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固体废物和可再生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

数据显示,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生了23.7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废石),4410万吨主要可再生资源(包括废钢、废塑料等)。)。其中,北京去年产生了500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和550万吨可再生资源。

《行动计划》提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目标,即工业固体废物年消耗量4亿吨,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2000万吨,总产值2200亿元,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减少400万吨,细颗粒排放量减少2000吨,化学需氧量减少7000吨, 节水7000万立方米,氨氮等水污染物减少3000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植被破坏和土地占用减少5万亩。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名单显示,承德、河北、朔州、山西、鄂尔多斯、内蒙古(600295、古坝)等地已开展铁尾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等领域的综合利用。

此外,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但是,行动计划也指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链薄弱、协调性差的缺点。

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区域循环

行动计划设定了具体的任务。例如,河北将改造建设10多个年产100-500万吨废石尾矿提取砂石项目,河北承德、唐山、邢台等地将建设10多个尾矿废石生产预拌泵送混凝土项目,10个尾矿干混砂浆项目,20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5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调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明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定位,特别是要推动北京市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的逐步转移,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区域流通。

例如,北京将选择10个可再生资源深加工利用项目,如废塑料、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稀有贵金属回收等,这些项目将在三年内逐步转移到周边地区。

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的转移也是北京缓解其非资本职能的措施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首都的核心功能,有必要通过功能解构和产业转移,适当缩小人口规模,腾出空发展空间,以更好地发挥首都功能,并需要周边地区的支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尔娟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根据行动计划,天津、河北等五个地方将承担北京市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和转移项目。天津还将增加海外可再生资源的进口,提高资源聚集能力,围绕京津冀构建可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链。

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将重点优化整合现有再生资源产业园和配送中心,提高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发挥资源规模效应,承接京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转移,集聚国内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促进节能降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标题:京津冀分割2200亿市场 北京再生资源产业向5地转移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