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85字,读完约15分钟

引导阅读

下一阶段工作和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实现与港澳的互联互通。首先,要在金融规则、产品业务和人员流动的对接中实现互联、互动和互通。

在这一阶段,经常账户基本上完全自由化,没有需要赢得的政策;大家都在讨论“如何通过资本进行一些商业交易”和“如何通过资本进行业务拓展”,即“如何将外资引入中国,如何使国内投资更方便地出去。”

本报记者朱志超在广州报道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试验场,从来不缺乏先试、创新、开放的意识。在即将结束的2015年,广东金融业交出了一份辉煌的答卷,但在未来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中,广东将扮演什么角色,肩负什么使命?前海、南沙、横琴自由贸易区的政策逻辑在未来会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开辟什么样的新格局?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早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在办公室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深灰色的休闲装上了浅蓝色的直筒衬衫。身材高挑、文质彬彬的王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下一阶段,我们将依托广东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区位优势,大胆开拓各种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大力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和建设大珠三角经济圈,为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坦白说,广东的金融业并无重大风险。我们始终坚持务实的态度,让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让产业实体做大做强,不让企业做傻事。虽然目前的经济环境有些困难,但真正依靠实体经济的区域金融不会有太多风险。”王这么说。

“大珠三角金融圈”路径详解

21世纪:你认为粤港澳应该携手共建大珠三角金融核心圈,加强区域金融分工与合作。在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哪些措施对广东金融业尤为关键?

王:粤港澳共同打造大珠三角金融圈,带动珠三角乃至广东的经济金融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六个任务:

一是抓住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依托广东自贸区这一重要平台,我们将率先尝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以开放促新一轮区域金融改革,争取广东金融改革开放的新优势。

同时,按照粤港澳率先开放服务贸易的趋势,珠三角和港澳将优先实现金融机构协调、基础设施交流、产品互认、人才互动和规则整合,支持广州和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互动,开创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珠三角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珠三角地区应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部门和行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完成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培育具有公信力和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三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州、深圳区域金融中心功能。支持广州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备份中心、金融业数据灾难恢复中心等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金融项目,提升广州在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布局中的地位。

第四,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促进广深总部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广深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

同时,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机构的设立,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广州和深圳;地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发展。

第五,加快发展金融要素交易平台,提升广州和深圳的辐射能力。众所周知,建设金融要素交易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聚集到核心城市,促进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

现阶段,广州应重点加快发展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金融资产交易、航运交易等。扩大债券和股票承销业务,弥补资本市场服务业的不足,补充深圳的优势。

第六,要大力发展新的金融形式。加强互联网金融、跨境金融等新金融形式的发展,着力完善珠三角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珠三角金融业对粤东北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21世纪:在大珠三角金融核心圈的布局中,如何连接港、澳、穗、深,搞活珠三角金融是一个重要命题。您认为,在上述领域,哪些具体业务可以实现互补和联系?下一阶段业务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

王:首先,我们来谈谈金融中心的概念。所谓中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一个地区在被称为中心之前具有聚集、吸收和辐射资源的功能。

我提出了“珠江三角洲金融圈”的概念,需要依托香港和澳门围绕这两个金融圈来布局金融工作。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更有必要确立和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下一阶段工作和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实现与港澳的互联互通。首先,要在金融规则、产品业务和人员流动的对接中实现互联、互动和互通。

在这一阶段,经常账户基本上完全自由化,没有需要赢得的政策;大家都在讨论“如何通过资本进行一些商业交易”和“如何通过资本进行业务拓展”,即“如何将外资引入中国,如何使国内投资更方便地出去。”

广东拥有庞大的金融和经济总量。根据金融机构存贷款数据,存款余额为15.93万亿元,贷款余额为9.44万亿元,居全国首位。这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但如何更好地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动,为珠三角金融圈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确实值得思考。

现阶段,我们的重点是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省委出台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创新驱动发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振兴粤东粤西”等。金融部门将围绕这一工作安排采取一系列措施。

近年来,这项工作已经落实。一开始,我们更注重与城市和城市的“块”结合,并结合各城市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基础、特点和优势,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开始从交通、文化、旅游、科技等“地带”方面相互联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好,这应该说是广东金融的一大特色,我们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努力。

王景武:如何推进“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8万亿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行长坦言,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努力探索各种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和大珠三角经济圈建设。

《21世纪》: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召开工作会议时,您提到根据辖区金融工作的实际情况,分行系统今年主要做了9项基本工作,其中哪些细节最重要?根据目前的时间表,2016年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哪些任务?

王:根据新经济常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个人认为,加大对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支持广东自贸区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时间表来看,年初安排的重点工作进展基本理想,取得的效果也不错。具体来说:

首先,我们有效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均衡增长,优化信贷供给结构,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截至10月底,广东省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与年初相比,增长9216亿元,增幅继续位居各省市首位。广东东西部地区贷款余额9834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全省增速高0.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企业贷款总体增速快4.6个百分点。

二是推进广东自贸区建设,构建金融改革创新的规则体系。目前,我们已经起草并向总行上报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按照“立足港澳、面向世界”的思路,我们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措施;

同时,围绕广东自贸区“总体规划”中的金融开放创新任务,抓紧制定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和外汇管理改革实施细则,推进广东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的实施

第三,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一方面,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7月份出台了《广东南沙、横琴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试点范围从深圳前海扩大到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了跨境投融资。另一方面,是支持自贸区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横琴、前海自由贸易区有一家企业率先尝试,募集资金已调回该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股权投资;同时,开展跨境人民币纳税服务,明确纳税方式和操作流程。

王景武:如何推进“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

第四,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试点。2015年2月,前海新区率先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改革。中外合资企业可以借外债,在本地区实行比例自律管理,外债余额不超过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两倍;

此外,早在2014年8月4日,南沙、前海、横琴等地区就被允许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外汇资金意愿结算政策试点,企业可以自由选择资金结算的时机。目前,这项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21世纪:跨境人民币业务于2009年7月开业。近6年广东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记录是什么?包括跨境人民币业务具体金融机构的布局特点、业务发展和创新,请详细分享。

王:六年来,广东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交出了辉煌的答卷:截至10月底,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达8.34万亿元,结算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期,广东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国内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10月底,广东省共有41300家企业和2950家银行网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分别比年初增加8325家和193家。

今年以来,我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扩大。例如,将在南沙和横琴新区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以促进跨境投融资。截至10月底,南沙和横琴已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36笔,总金额81.13亿元。

另一方面,我们一直鼓励结算银行为省内跨国企业集团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截至10月底,49家跨国企业集团办理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备案业务,累计结算金额529.46亿元。

截至10月底,国有商业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6.11万亿元,占比73.3%;股份制银行为1.66万亿元,占19.9%。在累计结算量排名中,中国排名第一,占29.1%,工行、建行和农行排名第二至第四,分别占16.1%、14.3%和10.5%。

在加强粤港澳金融合作方面,1-10月,粤港澳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66万亿元,占全省结算总量的70.5%;同期,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下一阶段,我行将依托FTZ的功能和区位优势,继续保持广东作为改革发展试验场的传统,率先大胆探索各种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内容,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和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

“把握私人融资的风险底线”

关于广东民间金融的发展,王认为,随着广东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各界对资本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广东民间金融的旺盛供求,民间金融弥补了正规金融所不能弥补的资本需求缺口。然而,王坚持认为“不应出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1世纪:随着小额贷款、担保、p2p机构、股权众筹等金融机构的兴起,广东民间金融非常活跃。你如何看待私人融资的风险?特别是随着民间金融体系与传统正规金融体系的日益融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风险的传导和监管?

王:民间金融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也是必要补充。它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弥补了正规金融无法弥补的资本需求缺口。它的存在在制度层面上是合理的。

然而,与此同时,民营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混合型的,抗风险能力弱,不受监管。主要体现在:

一是民间金融融资总量未纳入正式统计,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有效监控,客观上降低了监管部门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二是由于短期内民间融资高回报的诱惑,近年来一些担保公司和网上贷款公司屡犯非法贷款,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大幅增加,很容易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稳定的隐患。

第三,由于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在资本、制度、业务等维度上存在交叉,相关风险会不同程度地传导到正规金融,进一步加剧正规金融体系的风险积累。

21世纪:为了保证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在监管民间金融问题时需要做哪些相应的工作?

王:调控民间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调控与发展并重的基本原则。要积极适应民间金融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参与民间金融的各方都必须遵守规则,引导民间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个人认为有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推进民间金融相关立法工作。尽快出台《非存款贷款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民间金融机构行为,消除监管盲点。

二是引导民间金融适度发展。业务发展应与私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以避免业务过度扩张。必须严格管理跨地区和跨业务运营,以防止私人金融机构转嫁业务风险。

第三,完善民间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在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地方金融机构加强了与“一行三局”的合作,建立了民间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重点监管和协调民间金融组织的集团化运作。同时,加大对合法融资活动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存放等非法活动。第四,要特别警惕民间金融风险通过互联网的扩散,警惕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从事跨境经营和非法集资,明确点对点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的业务范围,杜绝小额贷款公司直接放贷和互联网集资,在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建立风险防火墙。

王景武:如何推进“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

第五是防止银行通过相关关系向非政府金融机构转移利益。督促商业银行开展与民间金融相关的利益转移专项整治。

“信贷资产质押再融资”将推向全国

“通过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央行基本制度、操作流程和内部评级数据库,形成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大规模试点奠定了基础。”王直言不讳地说道。

《21世纪》: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前,央行先后推出了信贷资产质押式中小企业再融资,广东和山东率先尝试。市场普遍关注其业务发展,包括小额贷款的金额和利率。你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它的事吗?

王。核心是信用、市场和风险。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长朱亲自主持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指导意见》,并在信用体系建设和融资担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近年来,本行认真落实总行货币信贷政策和广东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业务创新,引导广东金融机构通过工具创新、产融对接、银证联动、效果评估等方式,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

截至2015年10月底,广东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5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8.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同期共发放各类小额再融资贷款57亿元,贷款利率比一般市场利率低2个百分点左右;再贴现余额82亿元,同比增长22亿元。

关于“信贷资产质押试点”,自2014年5月以来,我行率先在中国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发放小额贷款试点,共发放信贷资产质押小额贷款5笔,金额16.77亿元。

一方面,“信贷资产质押试点”的开展刺激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本供给。根据监测,试点银行利用获得的小额再融资贷款向小微企业发放了248笔贷款。

另一方面,它增加了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渠道。试点期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同期同档次贷款低0.75-3.6个百分点,为企业节约利息成本约3000万元。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央行基本制度、操作流程和内部评级数据库,形成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标题:王景武:如何推进“大珠三角金融圈”建设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