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9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市西城区新华街文化胡同有一栋房子,门口挂着“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标语,是革命烈士李大钊的故居。1916年,从国外归来的李大钊回到北京,全力投入新文化运动。从1920年春天到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十四条街后宅35号(现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的北院住了近四年,这是他和家人在家乡以外住的时间最长的地方。1979年8月21日,李大钊故居被宣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8日,在李大钊英勇逝世80周年之际,他的故居正式向公众开放。

李大钊故居:见证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故居是一个小庭院,占地550平方米,有3间北房、2间东、西厢房、3间东、西厢房。其中,北厢房是李大钊夫妇的卧室,东厢房是李大钊大女儿李兴华的卧室,北厢房是李大钊大儿子李的卧室,南厢房是客房,西厢房是李大钊的书房。李大钊的二儿子李光华和他的小女儿钟华出生在这里。李、受父辈的影响,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李大钊故居:见证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故居北侧的大厅里有一张方桌和两把椅子,上面挂着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故居工作人员解释说,李大钊非常欣赏明代忠臣杨继绳的诗《安铁肩担德,手劲写文章》,并根据这句话,对陆游的《文章自然,手劲胜》进行了修改。这副对联也成为李大钊一生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那一年,在陈独秀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后,李大钊和鲁迅写文章积极响应。此时租房是李大钊投身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期。据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年轻学生经常回家向李大钊请教,李大钊总是耐心地回答问题。有时,当他深夜不能回学校时,学生们就呆在客房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聚集在李大钊周围的学生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五四运动促进了各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问题,对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大钊故居:见证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在这里租了4年,写了142篇文章,共计30多万字。平均而言,他将在不到9天内完成一篇文章。鲁迅在《寿昌集》题词中说,李大钊的遗作将流芳百世,因为它是先驱者的遗产,是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娇娇)

编辑:张洋

标题:李大钊故居:见证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