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在台北,故宫是记者们每次都会去的地方。或者采访各种展览活动,或者陪亲友参观,或者根本没有任务,只是在中国的庭院里走走,感受一下浓郁醇厚的“中国风”和千年中国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当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新院长上任时,他“雄心勃勃”,并宣称他将在任期内推动“故宫博物院的台湾化”,这立即在台湾引发了批评。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台北故宫为什么被命名为“紫禁城”。台湾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来源相同,中国文化的基因和背景不可篡改、抹黑或分离。新院长说话鲁莽,甚至低估了事情的难度。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石林区,建于1965年。它建在美丽的双溪外山上,巧妙地借用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它的宫殿式建筑是仿照北京的紫禁城。简单、优雅、华丽的中国传统风格常常让来自大陆的游客有一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2015年在嘉义开业的“紫禁城南院”的建筑设计也受到了中国水墨画中浓墨、飞白和渲染三种技法的启发。其独特的曲面墙面随光线而变化,呈现出“龙与云”的中国形象。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丰富、精彩和珍贵的收藏品使台北故宫博物院闻名于世,吸引了研究人员和游客。近70万件文物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玉为例,收藏远非新石器时代的玉、玉簋、玉皇,清代还有近五万件广受游客追捧的“玉白菜”。图案形态的变化和精湛的雕刻技术,完整地勾勒出了中国玉器的文明史。书画、古籍、陶瓷、青铜器...各种收藏都是一样的。走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就像走在中国历史的长廊上。5000年中华文明的清晰脉络和深刻底蕴直接深入人心。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起源本身就代表了海峡两岸中国人之间的持续血缘关系。故宫建于1925年。由于清朝的覆灭,这座曾经被誉为紫禁城的巨大宫殿更名为紫禁城,意思是“前王朝的宫殿”。随着博物馆的建立,皇室收藏的珍贵珍宝已经成为所有中国人共享的文化财富。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紫禁城的藏品不被日本铁蹄践踏,一群“紫禁城人”挺身而出,历经千辛万苦,走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些国宝。此后,紫禁城的一些珍宝越过海峡,来到包道,在台北定居,成为台湾同胞亲近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特殊阶层”。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作家和艺术家,而且仍然是学生校外教学的首选。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厅和回廊里,我心中升起了崇敬和向往。你会屏住呼吸,放慢脚步,用心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脉搏。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驻足观看,欣赏毛的朴实细腻,汝窑青釉瓷器的罕见之美,以及历代著名书画大师的气度...

为了让古代文明更好地进入现代人的脑海,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多次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以清代乾隆相关藏品为例,该研究所利用声音和光电技术设计了“乾隆朝”新媒体艺术展,重新诠释了清代高宗的艺术品位;他还从现代品牌设计的角度梳理了乾隆对文物的欣赏,并推出了《品牌的故事——乾隆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专题展》。多年来,我院以“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事业,“我知道”胶纸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畅销国内外。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交流合作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传承中国文化的“大手”也相继出现。“雍正-清世宗文物展”和“富春山居图”等两岸联展广受好评,并频频成为两岸文化界乃至全球文化界的焦点。

然而,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痛心地看到,民进党上台后,文化交流的高潮戛然而止。在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下,台北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高喊“紫禁城台湾化”不足为奇。以政治扼杀文化是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常用的手段。

岛上有识之士指出,“紫禁城台湾化”的实质是分裂和反对中国文化和台湾文化。正如两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来源相同,台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持续存在得益于中国文化深厚传统的滋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青山风雨同舟,岳明曾经是两个乡."台北故宫博物院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无尽之根,记录着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历史记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没有人能改变直接受人民欢迎的“中国风格”。(赵丹平,赵波,陈建兴)

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编者:张嘉诚

标题:台北故宫博物院:直接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风格”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