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溪口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最南端的明水河镇。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等民族聚居在一起,有600多名村民。这里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0%,但海拔高,湿度大,温度低,种植周期短,农田稀少。经过多年的努力,曾经占阿尔山市贫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溪口村在2019年初摆脱了贫困。但是,“脱困脱帽后怎么办”、“脱困后如何防止返贫”、“如何带领溪口村致富”……对李惠新来说,致富还在路上,工作还需要推进。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2017年8月10日,45岁的李惠新作为中央组织部第二批贫困地区第一书记,从原国家旅游局来到阿尔山市,担任阿尔山扶贫办公室副主任;2018年4月,李惠新就任明水河镇党委副书记、溪口村第一书记。进入溪口村的第一天,李惠新就带着常驻团队,走访了溪口村的每一户贫困户,迅速了解了191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对溪口村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溪口村地处“三高”(高海拔、高纬度、寒冷)地区,很难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但具有自然生态优势。经过半年的调查和思考,结合阿尔山市农村振兴总体规划,经过多次尝试,李惠新认识到,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对溪口村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在战略层面上,必须确立溪口村未来发展方向,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在战术层面,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作为起点,启动溪口村的产业发展。不久,李惠新提出了发展溪口村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确立了“慢种慢活”的产业发展理念。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慢种慢养”的优势是将当地农民和牲畜的缓慢生长转化为良好的生长,用时间换取质量,从而生产生态有机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质量的需求;“慢生活”是指阿尔山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政策,逐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这种实用的开发理念在溪口村逐渐流行起来,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溪口村在扎实推进“慢种慢养”生态农业建设的同时,启动乡村旅游家园工程,打造“慢活”宜居乡村生活方式,逐步向乡村旅游转型,将旅游业带入产业,实现溪口村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我是文化旅游部的干部,我可以用我过去的行为为溪口村确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李惠新表示,他们从两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制定溪口村乡村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定位;二是建设B&B溪口村文化旅游示范工程,示范带动溪口村及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引导普通百姓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就近就业,持续获得稳定收入。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2018年,阿尔山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对口帮扶点,李惠新增加了另一项任务——促进两地帮扶对接。“这两个地方的援助是阿尔山和溪口村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西口村要重点抓好卫生扶贫、基层党支部联合建设和产业扶贫,帮助东风推动西口村发展。尽快摆脱贫困。”李惠馨说道。

李惠新借助北京市东城区街道和社区结对,推动溪口村调整村庄综合体使用功能,积极建设溪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各项基层服务功能,完善群众文化设施。村里成立了17个利益集团,充分增强了村委会的凝聚力,强化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领导下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不断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溪口村人民从物质贫困走向精神贫困。“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我们一定要躬身带领基层党员干部扶贫济困,实事求是,还要牢记使命,带领好队伍,把握发展方向。”李惠馨说道。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第一秘书其实更像是村里的‘大老板’。所有琐碎的事情都必须小心处理。”李惠新坦言,经过两年的基层培训,他的认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农村每天与普通人打交道时,我们不能照搬机关的工作方法。我们必须注意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我们决不能“扔掉书包”,更不要说放在书架上了两年多以后,李慧欣和溪口村的村民们融为一体,村民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她了。(薛帅)

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编辑:张洋

标题:内蒙古溪口村:文学和旅游丰富,“慢生长,慢生活”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