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正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非常受欢迎。机器人大会之所以引起高层和经济界的关注,不仅在于机器人终端消费的扩大,还在于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生产是打开中国制造“工业4.0”大门的金钥匙。

实现“工业4.0”最重要的智能组件是网络化机器人,它强调智能生产,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连接强大的机器群体,实现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自我控制、自我优化和智能生产。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从车间延伸到整个工厂甚至整个供应链,因此工业机器人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将导致企业甚至相应行业的战略转型。可以说,目前工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当我们赶上以消费为导向的服务经济时,智能经济已经到来。中国经济的产业转型和稳定增长应该有强大的现代工业实力作为后盾。为了在各个角落超越欧美工业强国,中国绝不能错过智能工业的机会。未来,中国将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开发新的经济引擎。

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如何将一个消费大国转变为制造大国,是中国机器人经济面临的第一个缺口。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万台,中国销量为5.6万台,比2013年增长54%,约占全球市场的25%,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产、学、研、用”严重脱节,难以支撑产业化发展。例如,中国的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发。虽然机器人研究成果丰硕,但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很难通过有效渠道获得和掌握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

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第二个差距是产业投资结构。智能制造投资方兴未艾,整个欧洲工业领域的年投资可达1400亿欧元。其中,在未来五年内,德国公司对“工业4.0”解决方案的投资将占其全部投资的50%以上。据估计,到2020年,德国公司的年投资将达到400亿欧元,生产效率预计将提高18%。相比之下,我国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倾向于集中在科研机构的研发上,而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投入相对较弱。虽然“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许多重大项目都涉及机器人领域,并通过R&D补贴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和用户加强R&D,但这些支持计划总体分散,难以形成协调发展,整体支持效果不尽人意。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组件的协同研究和突破。

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第三个差距也是最难克服的障碍,那就是原始技术的培养。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成本高,价格无竞争力。目前,一些高端核心部件无法在中国制造,仍然依赖进口。工业机械的每一项关键技术都很难在研发上实现创新突破。例如,核心传感元件和控制技术的R&D项目周期一般为3至5年,短期内难以做出明显改变。

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总之,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全球制造业的角力场。面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诸多差距,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在明确产业战略规划的背景下,要加强公共服务,搭建生产与需求对接平台,推进自主品牌的市场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开放和创新。

标题:机器人助力经济需跨越三道鸿沟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