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9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更新信息导航手段,为长江航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经济信息日报》记者近日在长江上、中、下游发现,关键信息无法购买或接收,信息共享机制无法运行,长江航运仍面临着“聋子不清”的局面。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开长江航运的“信息孤岛”。同时,将彻底清理不合理的公共服务信息收费,及时、全面、免费向社会发布与航运安全相关的关键信息。

长江“信息孤岛”致行船如“摸石头过河”

近年来,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善。gps(船舶定位跟踪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船舶视频监控系统)、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电子航道图、甚高频无线电话等信息设备投入使用,为船舶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需要购买大量信息,信息发布滞后,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要的信息是买不到的。一些航运公司官员告诉记者,航运公司在使用水文气象信息时需要向水文监测部门和气象部门付费,而且价格昂贵,一年数万元。

“近年来,航运效率不佳,许多企业不愿购买。有一次气象部门打电话给我们,说气象信息对航运安全非常重要,问我们为什么不买,我们告诉他们买不起。现在我们只能在网上收集一些基本的气象信息。”长江上游一家航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各地气象水文部门了解到,这些部门是公共机构,可以收取一定的运行和服务费用。但是,各地普遍规定,“向公众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属于公益性气象服务,不得收费。”航运公司表示,航运信息也应该是一项公益气象服务,不应收费。

第二,没有接收到关键信息。航运公司普遍反映信息发布机构发布的信息不及时、不完善,对航运的参考性不强。

“以水文信息为例,上午11: 00发布的信息在8: 00进行测量,17: 00的信息在14: 00进行分析,预测水位,严重滞后。此外,水文信息不完善,无法掌握对航运有重要影响的流量和含沙量等数据。”一名航运公司官员告诉记者。

负责人说,7月28日8点,他测得重庆8号码头的水位为5.26米,上午10点,水位为3.1米;然而,水文部门在11点钟发布的信息水平仍然是5.26米。"这么大的错误根本不能指导安全."

第三,分享信息无法通过。信息发布机构与航运企业之间除了存在许多孤立的信息孤岛外,信息发布机构之间的沟通也不顺畅。

一位当地港航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航运企业,他们想通过网站发布气象和水文信息,但在从水文和气象部门收集信息时,他们被告知信息是收费的。“现在我们将从长江海事部门的网站手动复制一些信息,但是在复制和编辑这些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

除了地方信息发布机构之间信息不畅外,长江航运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港口、码头等企业之间也存在孤立的信息孤岛。据宜宾一家航运企业负责人介绍,长江宜宾段的海事和航道属于当地交通部门和交通部直属系统,海事部门的有限水深有时与航务部门公布的水深不一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航道局公布的水深,如果你向海事部门报告,你将不能签署证书,也不能乘船。

长江“信息孤岛”致行船如“摸石头过河”

来自航运企业和航运管理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信息孤岛”的限制,长江航运仍然面临着“聋子不清”的局面,给航运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船只航行时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现在长江的水文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下游。有时水被排放,水被储存。不及时的预报影响安全。”一位在长江上工作了30多年的船长说,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他经常会遇到根据预报水位装船的情况,但在长江中游,由于水深不够,他无法通过,这不仅影响了航运效率和效益,也不利于航运安全。

长江“信息孤岛”致行船如“摸石头过河”

船长告诉记者,由于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不是很翔实,在长江上航行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更多的是靠经验。

航运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由于部门分工已经形成了一个“信息岛”。当务之急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管控手段,优化信息发布渠道,使长江航运更加“警觉、清晰”。

一些航运企业建议长江航运管理部门和信息发布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信息展示平台。此外,管理部门应尽快实现与港口码头和设备安装企业的信息对接。

同时,要完善信息监控手段,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和信息反馈系统。

(除署名文章外,本刊稿件由记者、、苏、杨少功、石撰写)

标题:长江“信息孤岛”致行船如“摸石头过河”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