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1字,读完约8分钟
神农族
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广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一年来,在《通知》提出的35项改革项目中,有29项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复制推广,其中27项已在成都完成,6项由地方政府借用推广。成都正在加紧努力,力争在一至两年内率先在中国完成这些项目。
此前,在刚刚闭幕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努力建设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捷化的商业环境”。
这意味着,凭借扎实的改革措施和探索精神,成都已经率先在西部争取第一个内陆自由贸易区。
借鉴上海经验
今年9月,成都旅众通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强收到了一份礼物。他在天府新区成都行政中心的工商窗口获得了中国西部第一个“一证一照一码”的工商执照。
新版工商营业执照不再有“注册号”,而是用“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代替。冯强说,他在8月31日准备了资料,并在工商窗口进行了预审。9月1日上午9: 00提交信息后,他在一个小时左右就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这是非常快速和方便的。”
“便利”的背后是成都正在深化的商业登记制度改革。成都市工商局副局长熊超介绍说,今年9月1日,成都市颁发了西部地区第一个“三证一照一码”工商营业执照。随着“一个窗口”受理、放宽注册资本等商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成都的商业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改革的叠加效应逐渐显现。
今年1月至11月,成都已发放“先证后证”的营业执照5万多张,占全市新建市场主体的30%以上;全市新增注册市场主体224019个,同比增长36%,前三季度增速比全国高18.6个百分点。
“在复制和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时,成都不仅仅是在遵循这一战略。”对于“抄袭和推广”这个词,成都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金泉表示,“这是基于内陆城市的特点和高标准。”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基准。"
例如,结合商业改革,成都探索建立投资管理、税收征管和“备案+审批”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放宽外商投资贸易物流、会计审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准入限制。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大厅,为网上纳税人提供33项纳税申报服务、5项自助查询服务和4项辅助服务,纳税人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理。
2015年1月至11月,成都市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120.45亿元,同比增长17.4%。企业纳税人有26万人,个人纳税人有15万多人分批次抵扣税款,占申报家庭总数的90%。
“我们将在借鉴和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创新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总结和评估经验,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完善现有改革。”成都海关总署副署长杨泽军也表示。
截至2015年11月,成都已推出“保税货物区际结转”、“批量出入境、集中申报”等8项简化通关措施。通过保税货物段结转的改革,英特尔大连和成都工厂的单票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减少了6个小时,运输时间缩短至1天...据海关统计,改革后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70%以上。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可复制经验,成都的商业环境不断走向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对外开放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国务院提出的35项改革项目中,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海关特殊监管领域制度创新、检验检疫体系等29项改革项目已被国务院有关部委复制推广,成都市已完成27项改革项目。
在其余金融领域,将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征信公司”两项改革;此外,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借鉴和推动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等六项改革,力争在一至两年内率先完成。
“成都是一个内陆城市。与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主要差距在于开放性。”成都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上海自贸区的经验照搬到成都,最重要的意义是加深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改革新的里程碑
在复制推广一周年之际,成都选择了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普华永道进行评估,并启动了复制推广的第三方评估。
“这在内陆城市是罕见的,它充分体现了成都的前瞻性视野、创新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怀。”普华永道中国税务与商业咨询合伙人、西南业务总监徐文表示:“通过评估,我们发现改革极大地惠及了成都的投资企业。成都不仅积极推进国务院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改革,而且大胆创新。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我们先试了一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文表示,为了更准确地检验复制、推广和学习的效果,本次评估采用的模型与普华永道对上海自由贸易区运行情况的评估模型一致,并根据成都的特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负责评估的专业团队包括参与上海自贸区运营评估的上海团队、了解成都本地情况的成都政府服务团队和普华永道全球行业专家团队。
通过对国内外500家龙头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外资企业的座谈、对政府一线职能部门的调查以及对成都复制、推广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在评估过程中,成都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绝大多数受访企业的高度评价。一方面,成都正在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简化行政、分散权力,加强事后监督,如新的“成都信用网”。
另一方面,在投资管理领域,加快市场准入和简化程序。比如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窗受理”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此外,在贸易便利化领域,成都扩大了对外开放,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如推进无纸化通关,开展第三方检验结果受理业务等。
同时,评价结果指出,目前的推广推广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现更好、更全面的改革成果最直接的途径是成为内陆自由贸易区,这样就可以根据成都的情况推出更贴近企业需求的改革措施,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同时,成都正在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环境。通过创造环境、创新制度、创造软实力,我们可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来成都,在成都安家落户,在成都扎根。“成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因为我们非常喜欢这座城市,我们也希望成都能做得越来越好。”“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新的成都,我真诚地希望并祝愿成都能够被批准为内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成都深化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止。12月10日,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成都正在借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探索成都改革升级版,并已向国务院报告了力争建设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计划。
成都表示,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复制和推广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并在成都扎根,使成都始终站在中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努力承担更多的民族创业任务,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努力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改革挖掘机、开放破冰船”。
“成都还将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扩大其经济开放,并通过扩大其开放,迫使现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张金泉进一步阐述道。如何改革?就是依靠开放来推动改革。“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是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扩大开放后,原有的一些监督手段将会失效,新的手段和方法将会出现。”他说,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也将在“发布、管理和服务”上做文章。
根据官方计划,成都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探索改革的具体路径:一是继续做好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的工作;二是继续加快西部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第三,继续推进跨部门互联互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成都看来,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长征,尤其是对内陆城市而言。从全球格局看中国经济,成都有一个点,全国有一个局,全世界是方向。因此,在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促进成都更好的发展。
标题:改革新地标:成都冲刺内陆首个自贸区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