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7字,读完约8分钟

就在中国宣布取消美元对人民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十年后,中国央行试图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8月11日,央行决定完善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以增强市场化和基准化。对市场而言,这既合理又出人意料。

昨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单日下跌1136个基点,为历史最大跌幅;在岸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1.87%(美元/人民币),一度接近每日限额;在离岸市场,美元/人民币的日跌幅接近3%。

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的调查也处于重要阶段,人民币在全球市场的走势引发了各种猜测。

国内外的金融专家和机构投资者正在探讨昨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跌的原因,央行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正如中国央行在声明中所说,如此大幅度的中央平价贬值是对过去的中央平价和市场汇率之间差距的一次性修正。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军向《中国商报》强调,没有必要担心新一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市场预计将区分人民币汇率

瑞银(ub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涛也告诉记者,与其他主要国家货币相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从长期来看,贬值的可能性很小。顺应市场供求变化,打破人民币汇率的单边预期,在国内外形成一致的人民币汇率将是主要的发展趋势。

今年7月21日恰逢人民币汇率改革十周年。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调整,昨天的汇率改革又迎来了重大突破。

根据央行发布的一份声明,自8月11日起,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前,做市商参考银行间外汇市场前一天的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和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化,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是否会从2%扩大到3%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关于中间价格定价机制改革的讨论却很少。

这是因为,以前业内普遍认为,无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如何调整,央行仍然可以通过中间价锁定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中间价往往被视为分析汇率走势的核心。然而,日平均价格与前一天的收盘价有很大的差距,这表明在业内一些人的眼中,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

因此,央行声明中“指银行间外汇市场最后一天的收盘汇率”的说法成为此次改革中最为关注的突破口。马军认为,央行之所以要提高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报价,正是为了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价不断偏离市场汇率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分析师认为,央行强调将“全面考虑外汇供求状况和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动”,这让空对未来的中间价定价方法产生了想象。“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一个方向,但这需要一个观望和调整的过程。”招商证券(报价600999,咨询)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部主任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回到昨日的市场表现,尽管市场预期汇率制度会有所改善,但面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昨日的人民币汇率表现出了最真实的反映。

昨日,中间价报6.2298,为2013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较前一天的6.1162下跌1136个基点(1.86%)。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收盘时下跌1.87%,至6.3258,盘中一度跌至6.3296,接近6.3544的跌停板。离岸市场(cnh)也经历了大幅波动,每日下跌近3%。截至发稿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812。

即使为了改善中间价定价机制,昨天中间价贬值1136个基点会不会成为常态?

对此,央行发言人昨日解释称,中间价崩溃主要是由于近期发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导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有不同预期。做市商更加关注市场供求的变化。8月11日,中间价的报价在昨日收盘价6.2097元的基础上贬值了约200个基点。这也符合“参考银行间外汇市场昨日收盘汇率”的新定价机制。

“经过这么多年的汇率改革,人们仍然担心人民币会在市场上浮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货币市场上,汇率一天内波动2%是正常的。中间价格机制的调整可以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单边预期,消除“浮动恐惧”,这是十年汇率改革的意义和成果。

为什么选择这个机会贬值

尽管央行对中间价机制的调整昨日令市场感到意外,但它引发了各界的热烈讨论,各种解释层出不穷。然而,在恢复平静后,业界普遍达成共识,认为调整中间价定价机制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的正确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余永定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强调,只有让市场因素在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经济才能逐步消除结构性失衡,实现可持续增长。

“今后的大方向是不要害怕人民币贬值,尽量让市场来决定,同时我们不会放弃干预,也不会放弃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余永定说。

在时间选择上,目前全球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国内出口大幅下降;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在年内有所上升,美元的强劲回报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压力;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货币的调查正处于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点上改革中间价格定价机制不仅有助于国内经济渡过转型调整期,也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突破。

2%贬值背后:人民币汇率“纠偏”

8月8日,海关总署7月份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均同比下降。以美元计算,7月份出口下降了8.3%,远低于1.5%的预期降幅,增长率为2014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口方面,七月份的跌幅为8.1%,亦较预期的8.0%跌幅为大;当月贸易顺差430亿美元,收窄8%。

“毫无疑问,这一政策(改善中间价格定价机制)的出发点是稳定进出口,从而实现稳定需求和增长的目标。”谢告诉本报记者。中信证券(报价600030,咨询)在报告中也指出,如果人民币保持强势,将从两个方向挤压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成本上升将挤压利润,另一方面,汇率升值将打击出口。

此外,完善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中间价格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行了一次关于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非正式技术讨论,表示人民币中间价不能作为特别提款权计算的参考价格,因为它与市场价格是分开的。

因此,王涛认为,央行提高汇率中间价很可能会提高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从而促使imf将其作为sdr的参考价格。

谢分析称,央行昨日发表的“推进外汇市场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推动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的声明,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不仅更加市场化,而且可能交易化。一些在时间和缩小国内外汇差额方面的安排更加市场化。“显然,此举的目的是让人民币更广泛地被国际投资者所使用,并增加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的机会。”

2%贬值背后:人民币汇率“纠偏”

基本面支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在进一步完善中间价报价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和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正如马军所分析的,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人民币的稳定。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近年来有所放缓,但7%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仍高于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面临汇率大幅波动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出台,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和房地产销售的改善,中国经济已经显示出稳定和复苏的迹象。此外,中国仍有经常账户盈余、高额外汇储备、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通胀率较低以及安全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中国的这些基本因素明显强于一些面临更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马军说道。

2%贬值背后:人民币汇率“纠偏”

然而,从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近期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出口表现不尽人意以及通缩压力不断上升都给人民币带来了压力。

根据瑞银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由6.3调整至6.5,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为6.6。

标题:2%贬值背后:人民币汇率“纠偏”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