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2字,读完约9分钟

越王

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推向一个新的出口?

2015年夏天,新政府的任期接近一半。观察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的执政道路和政策取向,有助于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中国商报》指出,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本届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与过去相比,李克强面临着更多的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三相叠加”,经济和社会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面对“下行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增长了7%。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诸多博弈选择中全面平衡和控制经济社会环境,将成为政府管理的重点。

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政府市场关系不清、创新不足、民生问题集中等一系列矛盾,李克强不断出台分权、创业创新、民生等重大改革措施。外界试图从李克强的担忧中解读中国经济的未来。

正如他在今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第一个金融问题时所说,大众创业和创新“实际上是一场改革”,不容忽视。不仅创新,而且大刀阔斧的改革带来了更多领域的质的变化,改革红利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热点。

把握改革和增长速度

"用市场之手取代政府的错误之手."在就任总理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发表了生动的讲话,并调整了本届政府的总序。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下,许多不符合当前市场规则和经济趋势的旧做法和旧思想正在成为历史。

中国经济转型的独特双轨制促成了一定时期内的长期高经济增长率。随着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需要明确政府和市场的权利和责任,并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作用。

李克强上任后不久,巴克莱银行的几位学者提出了“李克强经济学”的概念,试图界定新政府的行政思维。这一理论包含三大要素:第一,没有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第二是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化;第三,调整经济结构。自去年以来,中央媒体对这一概念表述进行了回应和纠正,称它是片面和全面的,导致了在刺激和改革之间对立舆论的错觉。

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自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增长政策,许多措施都证伪了这一观点。

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承受数字下降的压力,已经成为李克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不可能让经济增长率自由下降,也不能违背经济结构性放缓的客观规律,大力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的一位政策制定者告诉本报,这是新时期政府调控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何寻求发展与改革的平衡?早在2013年,李克强就展示了经济增长的“名片”,并强调上限和下限的“区间理论”。在此期间,我们将专注于改革和创新,当经济有滑出区间的风险时,我们将实施调控。

随着形势的变化,创新的控制思想越来越充分。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李克强明确了宏观政策方向:“我们必须在区间控制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将进行预调和微调。”

许多人认为,这种更灵活的目标变化和监管范围不仅体现了对市场规则的更多尊重,也为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平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康佳近日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矛盾突出的环境下,调控的反应范围正在缩小,加大了调控的难度。本届政府应该做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做足够的文章。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政府很难完成所有的开发工作。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不仅重视监管,而且善于向市场借贷。在过去的两年里,“大众创业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双引擎”之一。

从官方资料中不难发现,以创新带动发展为重点,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开发,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与城市发展一体化,已经成为李克强讲话中的高频词。

为了解决金融不能完全覆盖投资的问题,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政策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这一决定不仅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建设,而且确保了经济稳定。其中,不仅水电、核电、基础电信、铁路、市政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工程等许多领域向民间资本敞开了大门,享受与国有和集体投资同等的政策待遇,而且政府还对这部分资本制定了相应的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

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新一轮对外开放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要工程。无论你走到哪里,“超级销售”中国的优越生产能力已经成为李克强的海外访问的标准。

目前,中国的高铁、核电等项目已经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产能的名片。我们不仅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化,也希望“引进”外国企业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6月,李克强在会见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的代表时指出,中国政府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与欧美企业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

受外部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务院还多次出台外贸稳定增长措施,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帮助外贸企业减负,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

在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塑的背景下,李克强曾解释说,中国拥有优越的剩余生产能力和高性价比的设备,欧美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双方的国际能力合作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开辟深化南北合作的新途径,实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结合,帮助中国装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进行测试和升级。

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从国内制度探索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区试验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开花结果,其中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探索已经成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

2013年3月,刚刚上任的李克强在上海视察时表示,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开放试点,到了这个阶段,他鼓励上海突破阻力,先研究如何试点。

从上市到扩张,两年来,上海自贸区围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政府监管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和机制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批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去年底,自由贸易区的“试验场”开始深化和扩大,中国宣布在广东、天津和福建的特定地区再建立三个自由贸易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司副司长刘对本报表示,扩大开放,特别是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近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积极探索开放体现了政府在这方面的决心。”刘沛林表示,对外开放主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这些领域的升级,也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改革探索了路线图,积累了经验。

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自我开启治理之门

在改革之初,李克强显然把“刀子”对准了政府本身。

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李克强的“铁拳”态度非常明确。他不仅拍了拍桌子上无所作为的尸体,还把政府权力推到“晒太阳”。他不仅指导网民提建议,还为更多的草根企业家和研究人员打开了中南海的大门。

今年5月,在给柯强总理的公开信发出后的第54天,“为企业做好事,就是为人民做好事”,橙色水晶酒店(Orange Crystal Hotel)首席执行官吴海应邀来到中南海,向他表达不满和建议。

以此为缩影,本届政府的简单行政、权力下放和职能转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截至2014年底,国务院取消了538项分散审批项目,初步实现了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的目标。

李克强上任时的权力下放承诺不仅提前超额完成,而且政府还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和监督。最近,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纠正第二次全国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通知》,列举了一些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刘说,推进以分权为核心的政府职能改革,不仅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总结了社会各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完全受人民监督,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李克强说。

就业收入与民生情结

“建设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富民”,“改善民生是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编织覆盖全民的保障民生的安全网”...无论何时,民生始终是李克强最关心的内容之一。尽管经济发展迅速,但伴随而来的收入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仍在继续发酵,这不仅影响了民生的改善,更有可能形成社会问题。

据《中国商报》记者统计,李克强的调查有一半以上与民生主题有关。他来的时候,不仅自己掏钱给有需要的人买年货,还把“福”这个词用在搬进棚子、换上新房的居民身上,更熟悉了在田间的生活经历。

有一次,当他去一个农民的田里时,他抓了一把土壤,并哀叹这种土壤产量不多,并警告农民要学会如何科学地耕种土地,并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

过去两年,与民生安全网相关的问题,如就业、扶贫、价格、棚改、教育、医疗和环境等,一直是财政和政策倾斜的重点。

权威资料显示,就业一直是李克强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在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强调,发展经济最根本的是保证就业和增加人民收入。

观察上半年的一些核心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政策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同期,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88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在政策目标范围内。

标题:从李克强的操心看中国经济“风口”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