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张克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三大来源之一。在六级风的作用下,这里的灰尘可以在一夜之间吹到天安门广场,这里被称为“悬挂在首都空".上的一盆沙子”

7月28日,在内蒙古库布齐举行的第五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认为库布齐的治沙是一个典范。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尼卡?巴布还表示,中国在库布齐的防砂经验应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商业防砂模型

柠条作为废弃物,在草原上随处可见。

27日,《中国商业新闻》的一名记者在库布齐沙漠看到,一台移动式饲料联合收割机大口大口地“吃”着这种植物,而在另一端,它吐出的“小棍子”厚如筷子,长逾1厘米。

操作机器的工人告诉记者,柠条不易收获、加工和使用,适口性差。然而,经过加工和添加微生物,它成为高品质的饲料。

“我们的机器直接运往牧场,在现场加工,每吨价值约1500元。如果牧民自己出去买饲料,每吨要花2000多元。”这名工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在库布齐采访中了解到,当地企业已经在探索生态圈的商业模式。

在伊犁资源集团种质资源库,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测试土壤盐分。产品展示厅展示沙柳微生物复合饮料、武威沙棘粉、洪菊丸等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林、草、药材”的复合生态种植和生物肥料的创新研发,11000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和盐碱化土地得到恢复,创造了近400亿元的生态生产总值。

在绿色能源基地,记者看到300公顷的110兆瓦光伏板下有一群群的羊和鸭子,还种了一大片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治沙+发电+种植+养殖+扶贫”的生态光伏产业模式,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林业部的监测数据,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18600平方公里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被绿色的衣服覆盖。经过治理,库布齐沙漠沙尘天气减少了95%,生物种类增加了近10倍,年降雨量从治理前的不足70毫米增加到300毫米以上,沙丘高度降低了50%。

丝绸之路沿线应该大力治理风沙

今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和行动》,明确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荒漠化问题,伊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般来说,中国西部有三分之一是沙漠。具体到各省,新疆沙漠化率达到64.34%,宁夏55.8%,内蒙古52.2%,甘肃45.12%,青海26.7%;就沿线的海外地区而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东和中亚,荒漠化也在加剧。

王文彪告诉记者,近年来,库布齐的生态修复模式已经出口到全国和海外。河北省坝上地区已建成并实施生态修复和产业化项目,规模达3000平方公里;南疆阿拉尔地区规划1000平方公里的“林、草、药”复合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当地具有节水、生态、经济功能的荒漠旱生植物,如沙柳、沙拐枣、紫穗槐、甘草、肉苁蓉、高良姜等。,南疆丰富的肉苁蓉、红枣、沙果等有机保健食品也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营销。

实探京津冀风沙源治理

完善政策机制

根据林业部门的监测数据,我国现有沙化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近五分之一,部分地区的沙化土地仍在扩大。中国有近31万平方公里土地存在明显的沙漠化趋势,亟待保护。

巴布说,如果土地生产力保持不变,每年至少有400万公顷的土地将被转化为农业用地,以满足需求。但事实上,土地供应正在下降,每年有1000万至1200万公顷土地退化。

2013年发布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提出,规划期内完成沙化土地2000万公顷,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完成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规划范围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5个县(旗、市、区)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未来中国在继续强调保护优先、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将完善政策机制,吸引全民参与。

标题:实探京津冀风沙源治理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