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0字,读完约4分钟
正文/曾海军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底,个人存款余额达到5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2%。2014年,海康人寿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6%的受访者选择银行存款作为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这两份报告的综合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存款余额的一部分用于未来养老金,属于预防性存款。面对庞大的“休眠”股票基金和不断增加的增量基金,如果储蓄型养老基金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型养老基金,那么养老财富管理的未来前景是可以预期的。
养老金财富管理正在蓬勃发展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124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3755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据有关预测,60岁及以上的老人人数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高峰,超过4亿。
从宏观上看,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变化,催生了提前积累大量养老基金的需要。在微观层面上,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子女数量减少、空筑巢、小型化等。它挑战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增强了人们的自我养老意识,并为提前退休做好了计划和准备,其中充足的资本储备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以养老为目的的资产将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专业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进行市场化运作,保持和增加养老资产的价值。
除了养老保险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保险业外,基金、银行、信托等众多金融机构也推出了以养老为主题的基金、理财、信托等产品,旨在“养老理财”,抓住“老龄化人口”的投资机遇。根据央行发布的城市储户问卷,居民最喜欢的投资方式是“基金和理财产品”,约占30%。
以养老基金为例,自2012年第一只养老基金问世以来,约有9家基金公司推出了14种养老基金产品,资产超过600亿元。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推出养老基金。从波动性和盈利性两方面考虑,除了两种固定债券类型外,其他12种模型都是混合的,自建立以来表现一直不错。
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引擎,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税收优势。我认为还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实现养老的目的。仍以养老基金为例,从产品现状来看,大部分都只是打着“养老”的旗号,养老仍然是一种流行的开放式基金产品,可以随时赎回,对投资者未来的养老需求没有有针对性的长期规划和安排。因此,养老基金和传统基金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但反过来问一个问题,养老金产品是否必须是长期的,并且只能在退休后才能收回?就像企业年金基金一样,在正常情况下,它必须在退休后收到。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中国人(603883,古巴)更喜欢短期产品而不是长期产品。因此,在现有短期产品的情况下,只有依靠优异的投资业绩回报来吸引投资者长期持有,资产配置是关键,而“绝对回报”是目标。
第二是解决长寿的风险。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考虑到了个人面临的长寿风险,因此只要人活着,就可以随时领取养老金,在领取个人账户资金后,还可以继续领取社会统筹资金。因此,市场化的养老理财机构不仅要加强投资和销售能力,还要在产品收集方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实现终身收集,从而化解长寿风险。随着保险行业“进军”公募基金行业和更多的跨境金融融合,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第三,实施有效监督。养老金投资的要求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盈利性。随着我国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活力的不断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投资养老。考虑到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模式,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即将进入市场,我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从加强风险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有必要设立养老金财务管理部门,对养老金投资进行有效监管。
(作者为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工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标题:养老金财富管理未来前景可期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