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5字,读完约4分钟
特约记者张梦杰北京报道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快,北京大学等教育资源的缓解迹象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化工大学北戴河新区校区将于今年8月开放,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将在北戴河新区建设新校区。越来越多的北京高校选择调整河北和天津的资源,北京教育资源的救助取得实质性进展。
早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教委就表示,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首都大学搬迁的总体规划正在研究之中,相应的规划也将配合产业转移和人口救助。
“(规划)仍在制定中。”一位接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人士透露。
天津和河北承接高校转移加快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已经成为北京许多大学的重点区域。1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分校将新校区项目推进到北戴河新区进行讨论;3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参观了北戴河新区;5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桂王一行来校考察新校区选址;6月28日,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8所北京大学的负责人参加了北京高技术大学联盟与秦皇岛市产学研协会的对接会。北京大学在北戴河新区的普及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
除了大学,北京的一些基础教育资源也选择落户河北和天津。7月9日,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举行;今年9月,北大青鸟文化教育集团和廊坊益田集团签约的北京大学廊坊益田实验学校将正式招生。
“最近,无论是北京的大学、中小学的转移水平,还是北京教育资源的频率和密度,都明显高于以前。”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京津冀协调发展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前,北京高校的转移基本上是一个单一的突破,转移到天津和河北的学校相对较少。
“北京取消了非资本职能,一个是工业,另一个是人口。为了减轻人口负担,它必须与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资源同步。”李冯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职业教育应该是从北京转移过来的第一类教育,因为职业教育市场化比较明显,受行政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小,所以转移更快也更容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冼李安平年初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京津冀职业教育三方合作的可行性将更强。“因为河北或天津,他们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北京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可以加强合作。”
弥补河北省高水平大学的不足
在北京、天津和河北,河北的教育资源最薄弱。在河北省的大学中,新建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较多,但只有少数211所大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有许多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北京的211所大学和985所大学的数量居全国之首,211所大学的数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河北某大学教师认为河北是一个人口大省,但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北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为河北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供需失衡。
此前,北京高校在北京行政区域内配置资源较多。例如,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航大学、空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都选择了位于北京昌平沙河的新校区,而河北的分校则很少。
根据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的调查,为了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实施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除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主要政府机构外,还有14个部委的17个办学机构。各地的教育政策明显表现出或强或弱的地方保护色彩,阻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梯度流动和跨区域合作。
“即使新校区建在河北,如果交通等硬件设施和教师、就业等软件服务跟不上,在河北上学的学生还是会回到北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表示,这需要以国家级规划的出台为指导。一方面,河北要加强教育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北京也需要积极支持和解的态度。
标题:教育资源疏解实质性推动:北京高校密集入冀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