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93字,读完约6分钟
[“过去,在中国的城市治理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排放’,但对于如何积累水供我使用,我很少考虑。”]
自今年汛期开始以来,中国南方许多省份都出现了暴雨,“城市看海”现象屡见不鲜。根据调查,近年来有137个城市发生了三次以上的洪灾。
随着城市洪水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家正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积极应对。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热岛效应
今年6月,江苏南京(房地产)遭遇了三次明显的降雨过程,许多大学成为“河海大学”。与此同时,在上海(房地产),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学生也在死水中划船捕鱼。有人形容上海的许多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对记者说:“南方十几轮降水主要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他说,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后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在厄尔尼诺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国雨带主要维持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普遍干旱。
“从气候资料来看,我国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城市降水的突然增加往往使城市难以防范,这也给暴雨预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丁对说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超级城市的不断扩张,一个“雨岛”已经形成,即城市地区降水量大,而城市地区以外的降雨量少。
但重点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设计理念的偏差违反了内涝规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严表示,近年来,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内涝。他解释说,城市有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暴雨。大雨过后,水从天空流到地面,然后流到地面,然后流到河流和湖泊。如果在自然条件下,接下来的十个单位的水将在表面上留下两个单位的水,但是目前,接下来的十个单位的水将不会在城市中留下八个单位甚至更多的水。
“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和建筑物被分割成小单元,这也是形成罪恶感的原因。”颜说,很多城市都修建立交桥,在这个地方很容易积水。北京的大部分内涝(房地产)集中在大型立交桥下。
“过去,在中国的城市治理过程中,它主要强调‘排放’,但如何积累水供我使用,我很少考虑它。”严说,例如,国外重视绿地建设和城市硬化地面建设的比例。许多城市绿地经常有积水和蓄水系统,这就要求地面要高于绿地。然而,在北京的街道上,人们会发现地面低于绿地,所以很容易形成路面积水,甚至在一些社区。
颜表示,虽然近年来在城市排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暴雨事件的随机性和极端性,排水工程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治涝规模的需求。
海绵城市应该因城市而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告诉记者,中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所谓“海绵城市”的形象比喻是像海绵一样建造城市,在大雨时可以渗透、停留、储存和净化水。当没有雨的时候,水可以被排出。
张建云介绍,建设海绵城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城市防洪防涝水平明显提高,洪涝灾害减少;二是提高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三是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
2014年底,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部委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130多个城市申请海绵城市建设。经过几轮审查和辩护,16个城市最终被纳入海绵城市试点项目。
国家每年向试点城市投资6亿元,向省会城市投资5亿元,向一般城市投资4亿元。
严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因城市而异。例如,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长江附近的武汉仍然会发生内涝。事实上,武汉的河岸高于城市的地面,大量的积水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
“武汉是一个多湖地区。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设计中,应合理构建水、湖、河、面之间的联系关系,合理利用现有的蓄水空室,建设相应的蓄水空室闫表示,此外,在城市建成区,排水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管网和水网的畅通。
张建云认为,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尽可能实现“低影响开发”,例如,在停车场铺设可以快速渗透的砖块,保持一定的绿地,减少源头径流。
修订城市排水和治涝标准
然而,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一些专家认为并不乐观,担心资本投资可能被“浪费”。
对此,张建云表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海绵城市的艰巨性,但我们也必须充满信心。”他介绍说,北京、南京等许多城市正在实施雨洪分流,以增加城市的渗透和蓄水功能。
张建云表示,除硬件设施外,还应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包括三维暴雨洪水信息综合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科学调度和应对等。
严认为,从城市治涝的角度看,不仅要看城市的内部问题,还要看所在地区或流域的洪水特性、降雨特性和河水特性。
张建云告诉记者,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修订城市排水和治涝标准,要求人口超过500万的中心城市排水标准每50年达到一次。
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公用隧道建设。
“一场大雨将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城市依然存在。”李克强说:“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道廊道建设严重滞后。必须加快这一地区的建设。”
上述执行会议确认,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地下公用隧道建设示范。
近年来,美国费城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在环保行业广泛传播。据环境专家介绍,肥城市于2011年制定了全市低影响发展总体规划(费城绿色城市规划),包括改善河流水质(25年内拦截67%-85%的污染源)、维护和升级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公共卫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河流生态廊道、保护和恢复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综合内容。
该计划将投资16亿美元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3.45亿美元用于增加传统排水设施,4.2亿美元用于绿色雨水设施的适应性管理。目前,该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效。数字
标题:造一座没有“海”的海绵城市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