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3字,读完约5分钟
刘学军
2015年1月至6月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第一个“上半年”。这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调整期的关键时刻,在承前启后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中国未来应该做什么?
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
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什么样的?中央政府给出了最新的答案。6月26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外国代表时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5月以来,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改善,就业稳步增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继续实施区间控制,加强方向控制,深化分散化、管理一体化和服务优化等改革,推进大众创业和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基本公共服务。我们有能力和条件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回答经济问题并用数据进行分析更为清晰。根据5月份的最新数据,经济低水平已经稳定,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5%,但降幅明显窄于3月和4月份,进口形势依然很差,同比下降17.6%。
从上述数据来看,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仍在下降。一方面,总需求增长率收缩更加明显,需求不足仍在见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整体疲软中经历了结构性分化,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陷入衰退周期。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慢转型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而快转型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并有所提高。在全球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周期,特别是房地产周期、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特别是要防范“十三五”期间经济突然停滞的风险。
结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目前的情况与前一个经济周期非常相似,发电量的增长为零或为负。当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但经济仍然不能起来。例如,自1995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1%,并且已经下降了8年,直到非典前后才开始好转。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一种周期性经济,其增长和衰退都有一个调整期,但中国的调整期相对较长,因为我们总是喜欢干预,我们害怕硬着陆、破产和经济停滞。
事实上,经济低迷有很多好处,这不仅可以促进优胜劣汰,还可以优化经济结构。此外,在经济衰退之后,基数变得更低,下一轮上升数据变得更好。例如,经济在2004-2010年过热,并在2011年开始调整。到目前为止,它只调整了三年多,根据7-8年周期的计算,这只是一半。
因此,从经济周期规律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面临经济调整是正常的,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当前的经济低迷很大程度上是由周期性因素造成的。事实上,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过程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不如以前高是正常的。毕竟,我们目前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环境压力也在增加。不发达国家利用较低的成本优势来吸收全球资本等。这些因素导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到7%甚至更低。如果这一增长率在未来保持下去,实际上是相当好的。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有2-3年的调整期。正是这个调整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此外,经过前两轮过热后,紧缩政策没有及时退出,这也是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面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自2010年4月起,限购政策开始实施,北京等地的限购政策并未取消。存款利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面对经济低迷,我也忘记了及时撤离;存款利率,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采取低利率政策,而中国的利率仍然很高;至于汇率政策,自2005年以来,我们一直采取关注一篮子货币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调整的政策。然而,当美元升值和贬值时,我们仍然保持关注。这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经济产生巨大压力。
因此,在经济低迷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全面取消所有限制性政策,使政策回归中性和积极。当然,政策原因并不都是因素,但它们确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发展红利
目前,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远非周期性因素和政策因素。经济下滑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直接相关,而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的经济下滑也值得关注。
从全球经济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当前的经济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中国正处于实现其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困难时期。虽然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但发达国家现阶段经历的一系列陷阱,如中等收入陷阱,也摆在我们面前。
其次,十八大以来的新一届中央政府,除了以往的增长优势外,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平台。这些新平台主要是指改革平台、开放平台、转型升级的制度平台、全新的资本市场平台和人民币国际化平台。
在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必须提高决策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另一方面,宽容是有底线的。最初主张稀释gdp指标,但仍有必要保持稳定增长;如果经济增长的下降突破了底线,就可能带来经济和社会等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长目标已经写入十八大报告,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将围绕这一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内需不足、动力不足、社会信心不足、政策不足等问题。
(作者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内部参考》的编辑主任,《改革内部参考》的执行编辑)
时代主题:经济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
标题:刘学军:左右当前经济增速的核心原因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