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由于“共同债务”风险的暴露和宏观经济的低迷,近年来银行业发展的信用卡业务再现了风险的上升。面对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银行正着力调整客户结构,加强高风险共债客户的管理和退出。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展信用卡的主流趋势没有改变。

共债风险传导信用卡不良率上升

在经济低迷时期,很难有一个独立的人。被银行业寄予厚望的信用卡业务正面临着加速的风险暴露。

据记者粗略统计,在披露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1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包括建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和郑州银行。

在披露信用卡贷款余额的24家银行中,只有交通银行等4家银行的贷款余额较去年底有所下降;然而,从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来看,工行、建行、交通银行等13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比例有所下降。

至于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上升,a股上市银行信用卡“大客户”将其归纳为两大因素。

首先,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影响了一些人的收入稳定;第二,现金贷款和p2p等贷款机构的数量在早期有所增加,“连带债务”的风险日益突出。

“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性、共同债务风险上升、汽车消费下降等外部因素影响,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加大,我行零售产品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平安银行表示。

此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还提到了“共同债务”的风险。“共同债务”是指借款人同时在多个机构或平台上负债的现象。

近年来,零售金融日益成为“战场”。除了同业竞争加剧之外,银行还必须应对来自p2p等其他贷款实体的竞争。"一些进入壁垒已经改变了。"建行首席风险官金透露。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风险确实上升了。"天丰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过去三年,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银行可能已经降低了发卡门槛。信用卡贷款在过去三年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增长之后出现不良贷款是正常的。

调整客户群结构仍对信用卡业务持乐观态度

但是,面对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上升,银行有信心,也有对策。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仍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起点,银行大力发展信用卡的主流趋势不会改变。

客户群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对策。准入门槛降低带来的一些高风险共债客户正成为银行控制或化解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目标。

中信银行业务总监卢天贵透露,上半年中信银行对客户进行了风险分类,B类客户比例提高了6-7个百分点,高风险D类客户大幅减少。

巧合的是,民生银行在提高信用卡收购效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客户质量;同时,推进资产结构调整,增加高风险连带债务客户退出,重点优化生息资产结构。

一些银行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工行推进信用卡业务大数据智能风险控制系统建设,投产了blaze智能决策引擎;中国农业银行推进信用卡智能风险控制2.0系统建设。

尽管上半年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银行对当前的风险是理性的;对下一阶段资产质量的信心没有减弱。

“新发行业务的资产质量稳定良好,预计控制措施的优化效果将在2019年下半年逐步显现。”平安银行认为其信用卡业务风险可控。

交通银行副行长侯卫东表示,预计下半年新增不良信用卡将逐月减少,第四季度将趋于稳定。

一些银行高管明确发布了“增持”信用卡的信号。“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大信用卡的发展力度,更加自信地强化信用卡作为大型零售项目的现有优势,使这一优势更大。”卢天贵说道。

在乐观的信用卡业务背后,是信用卡业务对于提高业绩、增加客户粘性和零售转型的重要意义。报告期内,中信银行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为183.71亿元,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2.89%。信用卡业务也支持许多银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增长。

廖志明认为,信用卡业务仍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中之重,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贡献很大。"信用卡业务的综合回报率非常高,大约在10%到11%之间."

“主流趋势仍然是,大多数银行都在大力发展信用卡。一些知名零售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比重很大,每个人都在学习相关的方向。”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卡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标题:信用卡不良率上行 银行关注风险但信心不减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