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8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第二季度,深交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清算风险可控,但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有待进一步缓解。为加强风险监控和判断,我们梳理和总结了深交所二季度股票质押式回购的风险特征,并就各方如何进一步化解风险提出了相关思考。

第一,清算风险可控,部分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需要进一步缓解

第二季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股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股票质押的整体风险自去年以来继续呈缓释趋势。

一是业务规模持续下滑,成交金额占比偏低。第二季度末,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余额为10694亿元,同比下降5.0%,延续了2018年2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沪深两市质押股票回购总市值为2.1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3.9%,较第一季度末下降0.6个百分点,较2017年末峰值下降2.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深圳和上海通过二级市场的违约处置平仓,累计平仓52亿元,日均平仓9000万元,略低于第一季度,约占两市股票日均成交量的万分之一。违约处置对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深交所:第二季度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二是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风险相对集中,有必要加强化解。第二季度末,206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回购因低于约定的履约保证水平而违约。除部分谈判延期和追加质押外,154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被证券公司宣布违约处置其股份或被法院冻结。其中,85%的股东在2018年底采取了相关措施,表明质押风险分布相对集中。今年上半年,上述154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平均下跌4.3%,明显偏离了市场主要股指的上涨趋势,市场反弹并未降低其违约风险。其中,31名控股股东去年在回购部分质押股票时违约,今年他们再次违约。违约金额从去年底的4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51亿元。同时,108家上市公司存在业绩大幅下滑、债务风险、资本占用、违规担保等风险或问题。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交织在一起。

深交所:第二季度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第三,救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深度需要扩大。根据证券公司向深交所和上交所提交的统计数据,第二季度末完成的救助项目涉及224家上市公司,金额约为861亿元,分别比第一季度末增加760亿元和277亿元,增幅分别为51.4%和47.4%。其中,86.2%的救助对象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81.7%的公司是民营企业;在纾困方面,股权转让等股权方式和质押融资等债权方式分别占50%、49.8%和49.9%。第二季度,当证券公司向深交所报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违约时,有五分之一的违约金额是股东部分债务被救助后其他债务的违约造成的,表明救助并没有完全解决质押风险,救助深度有待进一步扩大。

深交所:第二季度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二、各方共同努力化解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信用风险

防范和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关键是化解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信用风险,相关各方需要回归职责,采取综合措施,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股东应该尊重市场,及早发现和处理风险。如前所述,防范和化解股票质押风险是复杂而长期的。然而,由于个别控股股东未能承担股权质押风险的特点和传导机制,他们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错过了化解风险的机会。控股股东应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主动尽职自救,主动化解风险。第二,证券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将股东救济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结合起来。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生质押违约、上市公司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提供并购、资产注入等一揽子服务。为上市公司解除控股股东的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和产业升级化解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风险。

深交所:第二季度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参与纾困的各类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努力。在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的同时,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完善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和尽职调查豁免制度,实现资本投资与产业支持相结合,以产品创新推动风险缓释,为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的风险缓释提供支持。

标题:深交所:第二季度深沪交易所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持续下降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