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长白山石碣一号(张富有摄)
新华社长春光明日报4月19日电近日,吉林省长白山管理委员会中国区组织的长白山穿孔石器鉴定会在长春召开。专家联合鉴定了长白山管理委员会中国区满江地区近年发现的五件穿孔石器。经过反复讨论和评估,专家组形成了统一意见,将带孔石器命名为“长白山石清”,编号分别为1-5。其中,长白山石清一号最大长35厘米,宽21厘米,洞厚9厘米,洞径7厘米,宽5厘米,深4厘米,重7.75公斤。从结构、造型到音色,都符合石磬造型和打击乐的基本特征,应该是长白山早期人类的打击乐器。长白山石清2-5号,被认为是“长白山石清”的早期形式,可以用来在祭祀、音乐和舞蹈活动中敲打节奏。
长白山石清一号的发现者和收藏者、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所馆员张富有介绍了长白山石清一号被发现的具体情况。
2015年7月7日,张富有与华南区党委书记曹树清、书记于坚在党委所在地抚松县满江镇满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于坚看到一块有洞的石头,就把它拿给张富有看。“我看了看,立刻发现这个洞一定是人工打磨的。在洞的周围,大约1厘米是磨损和凹陷的,并且有两面,这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痕迹。不幸的是,有一个角落不见了。这个洞应该能响。丢失的部分非常重要,必须立即找到!”张富有告诉记者,“所以,我们立即开始寻找另一半。”
40分钟后,发现了另一半有洞的石头。当这两个部件结合在一起时,它们紧密配合,孔边缘的凹痕更明显。“我的摄影背心总是带着一把米尺。测量光圈后,我将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孔的一边长7厘米,另一边长6厘米。一般来说,孔径一边大一边小,这是人工研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钻孔技术是用水和沙子打磨木头制成的,打磨到最后,洞会稍微缩小。这块穿孔的石头很可能是一块用来悬挂和敲打的石头。”张富有告诉记者。
文献记载:“石冠长垂,洪钟不见。”这说明古代的编钟具有悬挂、敲击的特点。长白山石清1号悬浮痕迹明显,说明悬浮时间并不短。当我第一次发现它时,石头又脏又暗,我看不到攻击的痕迹。
两年后,2017年7月6日,张富有又去了济南。石头冠被清理干净,表面发现了醒目的痕迹。张富有和中国区副区长、纪委书记李姣测量了相关数据,并找到了一个人通过联系来解决问题。
据张富有介绍,长白山石屏一号遗址到天池的直线距离为34公里,距离满江镇林峰村旧石器时代手斧遗址10公里。这把手斧是张富有在2014年10月20日发现的。长白山核心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手斧和新石器时代石磬,这对研究长白山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东北的渤海国家进贡唐朝和日本人从长安、洛阳返回的路线是渤海国家的进贡之路,经过丹东、吉安、临江、长白、满江、抚松、敦化、安图、图们、珲春,即经过长白山。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他的《还乡还乡》一诗中提到了“石清”:“小范阳是武当石清,夜禅照耀在田衣上。”在这首诗中,石清与长白山的朝贡之路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珍贵的。
除长白山1-5号外,2017年5月17日张富有等人在敦化市岗子遗址收集的一件残石冠也在鉴定会上得到确认。“满江位于长白山的西南部,敦化位于长白山的北部。就自然条件而言,长白山南坡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更适合人类居住。晚清时,奉天县候补知县刘剑锋写道,“三百里荒野后,这里有一个天堂”是满江地区。长白山两岸发现的编钟和长白山地区较早发现的手斧,表明长白山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长白山文化是代表吉林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手斧和石筏的发现为这一论断提供了物理基础。张富有说。
会后,长白山石清一号被派往吉林大学进行科研。据曹淑清介绍,长白山的石磬将被收藏在中国殷娜古城的殷娜博物馆。(杨欣悦宝盛华)
编辑:刘琼
标题:长白山核心区首次发现石磬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