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0字,读完约4分钟
雨中的金水河(周乾摄)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不仅有宏伟的古建筑,而且被一条名叫内金水的长河所环绕。
“内金水河”的水源来自北京西郊的玉泉山,然后从紫禁城西北角的护城河引入。紫禁城地势北高西低,所以内金水河从西北向东南流动。具体路线是:进入紫禁城西北角附近的宫殿,然后沿西墙向南流到西华门附近,再依次向东经过五英门、太和门广场、文华堂等区域,最后从紫禁城东南角的东华门流出,与护城河汇合。
内金水河全长约2100米,平均深度约4米。这条河时而直时而弯,时而宽时而窄,最大宽度为11.8米,最窄处不超过2米。河底和边墙是用石头铺成的。蜿蜒的河流和蓝色的波浪给紫禁城带来了灵气,它们的形状也点缀着紫禁城,丰富了建筑艺术效果。然而,内金水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科学应用,它在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排水和气候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故宫的古建筑主要是木结构的,建筑内外的屋檐都用油性易燃材料装饰。一旦他们着火,他们需要及时充足的水来灭火。虽然紫禁城内有72口生活用井,可以提供消防用水,但这些井在宫殿附近分布不均匀,而且紫禁城内宫殿众多,无法满足紫禁城的消防用水需求。
明代宦官刘若愚曾写了一段关于内金水河的话:“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不在藻中游弋,鱼由此可见,内金水河平面设计呈蜿蜒状,其主要目的是充分接近沿河流域的宫殿,以便及时灭火。
文远馆,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的“皇家图书馆”,内有“四库全书”;为避免建筑火灾,文远馆位于文华寺区内金水河后。文远馆与前面的文华堂隔着内金水河,一方面可以防止其他建筑着火时火势蔓延,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及时可靠的消防水源。
北京的汛期通常从6月1日到9月15日。尽管在此期间紫禁城的降雨量突然增加,但紫禁城内9000多所房屋从未出现积水问题;即使今天对外开放,紫禁城的暴雨也不会影响公众参观,这无疑是由于紫禁城良好的排水系统。
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包括三部分:屋顶、地面和地下。屋顶排水,即雨水流到屋顶,然后从屋顶排到地面;地面排水是指地表雨水流入明沟,然后流入地下沟渠或直接流入金水河内部;地下排水,即地下沟渠的水排入金水河。紫禁城的屋顶排水整齐;地上和地下排水系统纵横交错,巧妙地通向宫殿和庭院。它们从中轴线向东西两侧排放雨水,然后从北向南均匀地排放到内金水河。最后,它从东华门地区的金水河内及时排出紫禁城,并通过护城河流入通惠河。因此,内金水河是紫禁城排水系统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手段。
紫禁城的布局以“背山面水”为特色,其中“山”是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水”是指紫禁城南面的金水河。内金水河不仅在南面环绕着紫禁城,而且在东西两侧,所以紫禁城里的水汽很丰富。从气流分布的角度来看,垂直于山的气流不会顺畅,但平行于山的气流会畅通无阻。
紫禁城内的古建筑一般为长方形,正面宽,侧面窄,正面大部分平行于景山。由于侧边的防风面积较小,即整个建筑群的防风面积也较小,气流组织较为顺畅,有利于金水河中的水蒸气充满紫禁城,有利于缓解北方干燥气候对紫禁城使用者的不利影响,提高人体舒适度。
不仅如此,金水河内部的水汽也有利于紫禁城建筑的防暑降温。在夏季,内金水河可以通过水蒸气的蒸发降低各种建筑的温度,有利于避免紫禁城温度过高,产生良好的夏季效果;冬天,金水河的水有助于避开紫禁城的低温,御寒。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于土壤的比热容,物体的温度变化与比热容成反比。在相同的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不如土壤明显。
内金水河有效地分隔了紫禁城里的0多个房间,给建筑增添了活力和美感。它可以是静态的,可移动的,并可以绘制周围的风景,所以它有独特的美。金水河内部的流水为紫禁城建筑增添了灵气。动态水景与静态建筑形成完美的统一,刚柔相济,形成和谐的文化景观。(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
责任:吉爱玲
标题:北京:紫禁城里的金水河不像防火和排水那么简单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