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9字,读完约3分钟

前几天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切实延长农业“四个现代化同步化”的短腿,填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短腿。当前,农业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有不同的“病”,但“根”都在结构上。只有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效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的概念。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次连续增长”。在这一喜人的成绩背后,今年的粮食进口规模可能再次创下纪录,国内市场储存的粮食存量也将居高不下,呈现出产出率、进口量和库存量都在增加的奇怪现象,这也反映了当前农业形势的复杂性。

此外,中国的农业生产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限制农产品价格上限和提高生产成本下限。以往的农业发展过于注重数量增长,导致土壤肥力和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些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加剧了风险。更重要的是,根据时间表,完全摆脱贫困只剩下六年时间了。由于农民难以出售粮食,种植粮食的低收入成为常态,明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农业改革的压力可以说是空之前。

补齐农业短板重在调整供给结构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会议强调,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目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弥补不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证稻麦等口粮、耕地和生产能力,保证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补齐农业短板重在调整供给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农业市场流通体制和机制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1990年代后期,重点放在改善经济作物的供应;2003年,制定了支持粮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本轮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方向,并为农业结构改革提供直接动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土地产权的进一步明晰,农村家庭承包农地流转总面积已超过30%,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如大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相继出现,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生力军。可以说,这些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将成为未来促进农业专业化和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力量源泉(报价600405,购买)。

补齐农业短板重在调整供给结构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新业务实体对资金周转和抵押担保的需求将相应增加。因此,在政策方面,有必要让更多的国家改变政策,让普惠公司的农民受益于新的商业实体。例如,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降低农业投资风险;改变财政补贴方式,降低直接补贴比例,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利用贴息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标题:补齐农业短板重在调整供给结构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