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64字,读完约19分钟
朱宝良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金融风险日益明显,市场预期不断恶化,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经济下行压力更大。要改变“多宏观调控目标、多调控政策”并行的局面,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加大改革力度,激活市场活力,实现有效供给增长和有效需求拉动的双轮驱动。
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内经济下滑、金融和金融风险加大的复杂局面,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态势。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2015年,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继续推出重大投资项目和消费工程包,取消房地产限购和贷款限制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税,提高出口退税和贸易便利化水平。鉴于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实体融资成本高,自2014年11月以来,利率下调5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4次,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调。
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高、财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情况,实施了股票债券互换,推出了融资平台建设项目贷款展期政策,积极推进政企合作模式。追究地方政府的偷懒行政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简化行政管理和下放权力,大大加快了财政支出的进度。这些措施最初抑制了经济的持续下滑趋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2%。消费需求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名义零售总额增长10.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8.0%,保持快速增长。进口和出口分别下降15.3%和1.9%,但不包括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分别为-4.2%和-0.7%。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31个大城市的失业率稳定在5.2%左右。农民工总数为1.7554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物价涨幅适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4%,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7.3%,同比下跌0.3%。
2.经济结构调整有许多亮点,新的增长势头正在逐步形成。首先,服务业的主导趋势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4%,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0.4%,比工业总体增速高4.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的产量实现了两位数甚至翻番的增长。
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8.4%,比资本形成高出15个百分点。在线零售等新的消费模式实现了快速增长,旅游、信息、文化和健康等服务的消费持续升温。
第三,收入分配结构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进一步惠及居民。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2%,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缩小。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
3.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微观主体活力释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商业体制不断完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减轻企业税负。私人资本进入门槛降低,五家私人银行获准开业。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决定资金价格的机制初步形成。价格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府定价目录大幅缩减。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项目大幅减少50%,90%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已在网上备案。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局面,实施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经济运行中既存在结构性问题,也存在周期性矛盾,但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1、产业结构的矛盾凸显。受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前期产能快速扩张、进入中高收入行列后需求结构由住房和交通运输向服务业转移等因素影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煤炭等重化工业出现相对过剩,部分甚至出现绝对过剩。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消费品难以满足国内需求,电信、金融、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领域被高度垄断或管制,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2.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住房存量大幅增加。2013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居民平均住房数超过1.05套,基本达到饱和点。空地区有很多住房,而且在建规模很大。同时,随着总劳动力的减少,新的有效需求也会减少。受购买力、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限制,2.7亿农民工的城市购房率极低。2013年,近1300万套的销售量基本上是中国房地产需求的年峰值,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趋势减速和周期性下降的双重调整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周期一般为3-5年。考虑到调整始于2014年,房地产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会陷入低迷。
3.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已经下降。过去,地方政府利用投资促进、土地转让和政府融资平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投资。然而,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也增加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债务积累。截至2014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增加至24万亿元。随着地方政府融资的不断规范化和土地出让收入的放缓,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放缓,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支出等刚性财政支出居高不下,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4.商业困难。企业负债率持续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迅速,社会保障支出特别是一些企业的住房公积金支出压力大,税收负担重,电价等成本高。自2014年8月以来,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角债增加,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生产经营活动。
5.潜在的金融风险变得显而易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大幅调整。地方政府积累的大量债务需要置换,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6.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被削弱了。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本需求提高了资本成本,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流动性偏好增加。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不能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部门,货币政策的效果已经大大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债务负担重,不能有效提供配套的财政资金。政府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缓慢,财政支出的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降低。
上述问题表明,中国制造业投资的下行趋势没有改变,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周期没有结束,工业生产的下行趋势没有停止,经济下行趋势仍在继续。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依靠扩张性政策刺激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国际经济环境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性偏离
2016年,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高增长极和高福利来增加消费,中国等新兴国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来提供生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提供原材料,世界分工和产业链被打破,全球经济和政治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变化和重组,向纵深发展。在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去杠杆化基本完成后,正在努力建立新的区域贸易和投资规则,并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一些新兴国家和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开始调整,这也导致了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世界经济的调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复杂的影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与中国经济完全背离。
1.世界经济将继续以中低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高于2015年的3.1%。发达国家的经济有所改善,而美国保持了适度增长的趋势,2015年增长2.6%,2016年增长2.8%。日本有所改善,2015年增长了0.6%,2016年增长了1%。欧洲复苏缓慢,欧元区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长了1.5%和1.6%。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2015年和2016年将分别增长4%和4.5%,但这种增长将继续分化。印度正在稳步增长,而俄罗斯、巴西和中东的经济继续下滑。
2.全球贸易很难改善。受发达国家替代部分进口的再工业化、世界产业分工的调整和转移、全球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近年来,经济增长在贸易中的主导作用明显下降。过去3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了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额增长了1.7个百分点。然而,自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与贸易额增长基本同步。短期内,这一趋势难以改变。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额将增长约4%。
3.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了。美联储在2015年底或2016年底加息没有悬念。欧元区、日本和一些新兴大国仍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存在严重分歧。由此对全球资产价格重估和投资配置的影响不可低估。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导致资本外逃、本币贬值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动荡,给相关国家的宏观管理带来挑战。
4.大宗商品价格徘徊在中低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不会显著增加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量,全球对大宗初级产品的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美元持续走强将抑制大宗初级产品(如石油和铁矿石)的价格上涨。地缘政治冲突,如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以及中东的混乱局势,增加了石油等主要初级产品价格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
中国仍然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
1.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空间和弹性。目前,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仍在7%左右。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工业体系完备。尽管国民储蓄率逐年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上具有综合优势。同时,中国也有条件通过置换现有资产来发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中国的国有净资产近400万亿元,其中政府净资产约占30%,居民约占45%。政府净资产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土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净资产基本为零甚至是净负债,而居民的净资产约占80%。只要中国加快国有企业、金融、税收和土地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和土地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负债就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居民和私营企业的资产,从而解决政府负债和企业高杠杆问题,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2.改革开放的深入将极大地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近年来,中国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项目,放开了许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局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可能丧失城市和沿海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将在农村和内陆地区获得新的优势,从而延长一些产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促进效应将在大国产生新的生产力。
3.国内市场巨大,扩大内需的潜力迅速释放。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快消除户籍、土地、教育等制约城镇化的制度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也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4.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然适用于空.中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成效显著。我们在把握调控的方向、力度和时机,运用调控的手段和工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的宏观政策仍然相对较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处于安全线以内,远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银行的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有足够的手段和工具来调节流动性。
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和控制目标
考虑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2015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措施将继续发挥稳定作用,中国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6.5%左右,实际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7%左右的潜在增长率。
1.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见底。首先,房地产投资继续见底。根据目前房地产开发的速度、资金可得性、库存变化和销售状况,2016年房地产投资将继续小幅下降。其次,制造业投资将继续见底。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将继续抑制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同时,稳定消费需求、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等政策将提高轻工业、纺织业等消费性制造业的投资意愿。第三,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稳定。降低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比率降低了投资门槛,促进了相应投资项目的落地。但是,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财政收支压力加大,ppp模式进展缓慢,这将抑制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总的来说,中国的投资增长率将呈现平稳和小幅下降的趋势。预计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9.5%左右。
2.消费需求将基本稳定。稳定的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巩固了消费基础。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等新的消费模式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意愿。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相继出现。如果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消费品供应质量和信贷水平切实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将进一步改善。据估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约10.5%。
3.外贸进出口增速略有回升。国际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中性偏离。世界经济的适度复苏和贸易的适度增长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基本上是中性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有利于降低中国的进口成本,也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和产能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是,国际金融风暴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缔结并协调,后者主导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规则,并对中国形成了约束。一些贸易将转移到协议的成员国,一些企业将重新考虑海外布局,将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投资转移到成员国。据预测,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实现零增长。
4.低通货膨胀状况仍在继续。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预期、农产品价格和投入因素是影响我国价格的主要因素。其中,通胀预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产品价格,再次是产出缺口率,而投入因素的影响最小。低通胀预期和负产出缺口将加剧工业生产的通缩压力,工业产品的低价格将持续。消费品价格更多地体现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和服务价格的适度上涨上。据估计,2016年消费物价指数将上升约1.5%,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下降约3.5%。
5.显性隐性失业。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强度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据估计,2016年将创造10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然而,重化工业企业的重组和破产是不可避免的,裁员将会增加。出口行业陷入困境,一些企业向海外转移,出口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工作岗位流失。
根据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和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普遍预期。从当前和长远来看,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宏观调控思路和政策取向
2016年的总体思路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注重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金融、税收等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为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1.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形成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实施税制改革政策,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加快房产税立法,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放宽银行业准入控制,加快完善证券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水、电、油、气、交通等资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改革,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价格杠杆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2、以减税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为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一,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有人建议,国家财政赤字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二是增加地方政府债券互换,扩大省级政府一般性发债规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加快铁路、城市地下管网、停车场、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确保国家批准的ppp项目落地。三是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采取功能性产业政策,全面减免国家引导的产业和小微企业税收,支持企业投资技术改造和创新。第四,增加失业保险和低收入群体支出,支持民生底线和社会稳定,为企业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3.着力营造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宏观环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首先,建议m2增加13%左右,继续及时降低标准,引导全社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第二,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调整为契机,完善基于市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灵活性。三是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向一些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流动性,以降低这些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通过支农、再融资、融资便利等手段降低一些实体产业或企业的融资成本,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产业或企业的发展;采取结构性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一些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减税”。第四,为稳定股市的预期和信心,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市场发出政策信号,市场不应随意猜测政府的意图,尽管股市的融资功能应该恢复。
4.加快清理僵尸企业和房地产,降低产能。决心建立一个机制,以收回过剩的能力和清理市场。一是制定破产法实施细则。研究人员安置、企业资产核实、资产处置等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引入金融支持措施,解决人员安置和资产处置问题。第二,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辅以环保、技术等标准,促进企业并购。第三,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通过发放租赁补贴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在三、四线城市发展养老和旅游房地产。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可以考虑注入住房公积金作为资金,支持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购房。
5.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一是继续加大权力下放力度,推动政府制定权责清单,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为创业和创新创造更好的环境。第二,支持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如新的第三版,担保,众筹等新形式。三是全面实施企业R&D费用扣除等包容性措施;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将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收益权试点政策扩大到所有科技园和科教单位。第四,降低电价,适当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
6.在更高的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将继续扩大市场准入,促进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服务和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有效做法,推动跨国公司扩大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扩大海外项目合作,促进发电、轨道交通、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设备和产品出口。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推动与有关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作者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兼首席经济学家)
标题:GDP6.5%下的2016调控思路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