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67字,读完约6分钟

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到目前为止,国内茶叶市场已经达到3000亿元,但是国内a股市场还没有上市公司。业内甚至有一种说法,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不是立顿的对手。

中国茶叶企业为何难以上市?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个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问题。“国内的散装茶每天都是一样的。生产者不知道他们想生产什么,销售者不知道他们在销售什么,消费者不知道他们在消费什么。”安溪铁观音协会会长、巴马茶业董事长王文丽对《中国商报》记者说,茶叶市场很大,但企业没有标准化、爆炸性的思维。如果你想买铁观音,你可以想一个品牌,铁观音的消费集中在这个品牌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标准很难建立

近年来,中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风能数据,2014年,精制茶行业收入达到1669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为35.81%,茶叶产量达到244万吨,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8.62%。虽然近两年国内消费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业产出和收入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收入的增长率仍可保持在10%以上。

然而,在这个规模超过1000亿的行业中,品牌茶企业很少。早在201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就披露了其ipo申报,希望成为首家a股上市公司,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放弃。目前,只有天府和龙润茶业两家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内地a股市场没有茶业公司。随着新三板的开通,谢、、恒富茶业、湖南黑美人等多家茶业企业纷纷利用新三板进行融资。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但是,即使算上新三板上市的茶叶企业,上市的茶叶企业数量仍然不超过10家,规模仍然有限。以目前公开披露规模最大的天府控股为例。2014财年,其营业收入为16.89亿元。最近,中国第二大茶叶公司巴马也在新三板上市,其2014年收入为3.94亿元。王文丽估计,品牌茶企业占行业的比例不超过10%。可以看出,行业集中度很低。

为什么茶叶企业的上市公司很少?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主板要求的板块往往较大,但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结构和盈利能力远远达不到上市公司的要求,而民营茶叶企业往往较小。

事实上,标准化在小规模的背后起作用。王文丽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国内茶叶企业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在茶叶行业,每个人的思维都过于传统,他们不认为这是标准化和爆炸性的思维。仅在中国就有数百种铁观音,而散装茶每天都是一样的。在我看来,铁观音只需要几个产品,而不是几百个,它与许多消费者没有什么区别。茶叶公司必须有爆炸性的思维。”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然而,为了爆发,有必要克服茶叶标准化的问题。王文丽表示,只有在标准化之后,它才能扩大规模,然后打上品牌。标准化最难的部分是巩固评估标准并量化所有内容。例如,采摘度、发酵度、烘烤度等。,甚至在品茶过程中,凝固茶的香气、甜味、汤色和味道,并形成评价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不可能在一两三分钟内建立起来。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标准很难建立,这直接导致了规模的困难。“规模以上的品牌茶企业在生产设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仓库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冷库。这种设备的投资程度就像在别人家里开拖拉机一样。我们已经驾驶宝马汽车,但生产能力,但它不能充分利用。”王文丽认为,茶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不高。一方面,茶叶是一个缓慢升温的行业,不能像房地产一样爆发;另一方面,生产能力通常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巴马为例,目前只有一半的生产能力在使用。"只有当销售进一步集中在品牌茶企业,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盈利能力."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中国消费者在喝茶时不习惯购买品牌茶,他们的思维和消费习惯应该慢慢培养。”王文丽说:“如果每个人都想买铁观音,他们会考虑买什么品牌,这将是一个大市场。”

放弃“奢侈”,寻找另一条出路

事实上,上市的难度也与背景有关。与立顿不同,中国茶叶企业一直在做高端消费业务。“过去,每个人都想把茶变成奢侈品,就像lv和Burberry一样。”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发表了评论。但现在,茶叶企业可能更想成为优衣库(Uniqlo)和zara,这种想法在过去以团购和送礼为主的中国品牌茶叶企业市场上是不可想象的。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外国的很多东西都比中国的贵,比如包包,但是只有茶叶,中国的茶叶价格比外国高很多,这是中国发展不正常的表现。它有可能变得又大又好又便宜。”王文丽说。2014年,天府毛利率高达61.9%,巴马毛利率为57.1%,谢玉毛利率为45.3%。

巴马茶业总经理吴庆彪坦率地告诉记者,“过去,我们70%或80%的业务来自送礼需求,但现在只有30%。”八匹马,广铁观音,是一个类别,最好的茶可以卖到8000元/公斤。然而,经过三次公共消费限制后,八匹马的顾客价格已经降低了30%~40%。

“虽然三工的消费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已经关闭了一些店铺,但总的来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王文丽认为,因为他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快建立品牌的方法。“未来,电子商务等第三方渠道正在加速茶叶品牌化的进程,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更高,因为电子商务销售的产品都是标准产品,品牌茶叶的价格回报也体现了其优势。以八马老宗观音为例。仅300克产品以68元的价格售出,第一个月就售出了17万桶。一些同事告诉我,同样的质量,包括所有的包装,物流和税收成本,他必须至少接近100元,这种产品体现了大规模经营的优势。”现在,八马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额可以占到总收入的10%左右。

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事实上,天府也在走同样的路。2015年上半年,公司调整了茶叶产品类别,从高端产品转向低端平价产品,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同时,公司也在2013年进入茶饮料(包括奶茶)业务,并开始打组合拳。

刘中华认为,茶叶产业的调整将持续一两年。“过去,高端茶叶占据了传统的送礼市场。随着这部分市场的萎缩,企业应该建立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让高端茶叶进入大众市场。然而,与此同时,品牌茶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不仅包括价格的竞争,还包括规模和品牌的竞争。

中国茶叶企业回归后需要多长时间?王文丽认为,前面的道路是漫长的。“为什么国内茶叶企业不能像立顿那样在超市货架上销售,却需要在超市里搞一个专卖店和品牌店?”归根结底,中国茶叶企业的品牌力是不够的。如果它们被放在开放的货架上,消费者根本不会选择,而且要走向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改变。"

标题:中国七万茶企无“爆款”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