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9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在获得进口原油的使用权后,两家当地炼油企业又获得了进口原油的权利。这意味着其未来将不再依赖第三方企业,其原油进口业务也将独立。

今年以来,原油进口的垄断格局不断松动。

在此之前,七家炼油厂已相继获得进口原油的使用权。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合格的原油加工企业可以获得原油进口资格。

业内人士预计,更多参与海外油气收购的炼油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望获得原油进口许可。

这两个地方赢得了原油进口的“两权”

8月11日,商务部发布消息称,根据《关于申请原油加工企业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和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的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经审查,上述公司符合进口原油非国有贸易资格的有关规定。

隆中石化网络分析师李燕告诉《证券日报》,这一消息意味着东明石化和盘锦北然同时获得了原油的使用权和进口权。两权合并后,原油进口将不再依赖中联油等第三方企业,原油进口将基本独立。

进口原油使用权是指企业有权使用进口原油,但不能独立完成进口作业;原油进口权意味着企业可以从国外独立进口原油,但不能在中国使用。

李延指出,如果只有使用权而没有进口权,原油进口仍将依赖中联华等第三方企业,不会有实质性变化;如果只有进口权而没有使用权,进口的原油将不能用于国内加工,而只是看起来很美。由于进口原油时需要提供生产调度计划,23家有权进口非国有原油的企业大部分没有权利使用,导致其原油进口后转售给中石油和中石化。这种进口权只是名义上的。

两家地方炼油企业首获原油进口“两权”

对于当地的炼油厂来说,拥有“两个权利”是完美的,原料问题可以完全解决。

据了解,目前山东炼油厂加工的原油比例已达到70%以上,包括国产原油和进口原油(目前使用的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政和、华兴、昌邑等央企背景下的炼油厂),而燃料油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随着原油进口权的不断下放,这将不可避免地有助于私人炼油企业简化采购流程,降低进口成本。”李延还表示,原油在炼油原料中的比重也将继续增加,或达到80%-85%。政策红利正推动私人土地提炼向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炼油和两桶石油是三大支柱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随着油气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油进口的垄断格局逐渐松动。

5月底,山东省最大的炼油厂东明石化被批准为第一家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炼油厂,标志着长期制约其发展的油源垄断开始正式放松。

随后,盘锦北然、中化鸿润、利津石化、垦利石化、亚东石化、宝塔石化六家民营企业先后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

仅仅两个多月之后,7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申请原油加工企业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合格的原油加工企业可以获得原油进口资格,并设定了一系列前提条件。

根据《通知》,申请企业除具备对外贸易或进出口业务资格外,还需具备成品油批发业务资格,并需具备单个原油加工能力大于200万吨/年的常减压装置,并对炼油能耗、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出了一系列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向所在地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原油进口资格。

这可以被描述为当地精炼的“久旱逢雨”。事实上,符合上述条件的民营炼油企业并不少见。

据了解,上述五家炼油厂只有使用权,没有进口权,下一步很可能是获得进口权的候选名单。

“进一步放开原油使用权有利于打破目前国有企业在上游领域的垄断,为石油工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宇信息的分析师高成沙说。

安信证券(Essence Securities)分析师亨坤表示,2015年油气改革的重点将是上游行业。其中,参与海外油气收购的当地炼油企业和私营企业预计只能获得有限的原油进口许可。这些措施为进一步有序打破上游油田垄断铺平了道路。

随着油气改革的深入,当地炼油厂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未来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平竞争的筹码越来越多。

隆中石化网络分析师薛群告诉《证券日报》,2015年是重要的一年。年初,国家公布了进口原油使用权公告,5月至8月先后公布了7家获批企业的原油用量。这标志着打破行业垄断的关键而重要的一步。随着优质资源的获得,未来当地炼油企业的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在薛群看来,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模式。随着地方炼油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地方炼油产品的相对价格优势,成品油市场形成了中石油、中石化和山东地方炼油处于竞争地位的局面。

标题:两家地方炼油企业首获原油进口“两权”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