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4字,读完约5分钟

680亿港元的价格并没有阻碍信达和华润的竞标步伐

尽管中银香港在南洋商业银行的转让中提供了60%的溢价,并包含许多限制,如不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和一次性付款,但它受到了许多公司的青睐,如信达资产

《投资者新闻》记者严军

7月15日至8月25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控股的南洋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公开征集受让方,挂牌价格为680亿港元。上市时间过半,最近,外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信达资产和华润集团已经加入了对南洋商业银行的竞购。

对于中银香港680亿港元的高溢价、转让的原因和条件等,有很多猜测。《投资者新闻》的记者要求双方进行核实,并被告知“目前不方便对外披露”。独立财务评论员谢一年表示,作为一个正常的企业,并购或股份转让是正常的业务活动,银行也是如此。随着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业,银行业内部和之间的并购将在未来变得更加普遍。

中银香港高溢价60%转卖南洋商业银行

战略调整导致销售

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去年,业内人士猜测,中银国际可能会出售资产。对此,中银香港也于今年1月发布了澄清公告,但并未完全否认。

这个计划在五月浮出水面。5月21日,中国银行和中银国际宣布,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海外机构布局,促进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子公司中银香港拟出售其在南洋商业银行的股份。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在东盟的部分机构的业务和资产计划进行重组,并转移到香港中行。

公告还解释了转让的原因。出售南洋商业银行的目的是减少由于管理结构重叠而造成的资源和客户的分散。此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津梁公开表示,南商银行业务与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业务重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客户的分散。

恒丰银行研究所执行董事、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投资者表示,中银香港并不缺钱,出售南洋商业银行应该是更具战略性的调整。

“南洋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与中银香港相似,甚至存在竞争关系。此外,此前的不良也拖累了中银香港的资产质量。中银香港考虑先把它卖掉是正常的。”董喜淼说道。

截至2014年底,南阳商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39亿港元,净利润27.51亿港元。去年12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该行的评级,称其担心该行在mainland China的快速扩张将使不良贷款的风险越来越高。

高保费转账有很多限制

与南洋商业银行430亿港元的资产评估相比,中银香港680亿港元的报价并不低,溢价超过60%。

至于溢价较高,中银香港认为,第一个原因是100%出售控股权的溢价。以前的案例表明,银行出售一些业务或股票的资产,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差异。中银香港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是出售100%的股份,这需要控制权溢价。

其次,由于香港缺乏本地银行牌照。最后,原因在于买方协同的溢价,如当地营业执照和网点分销渠道带来的业务协同溢价。

中银香港也限制了受让人的资格和条件。就身份而言,受让方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或中央或地方政府授权的其他部门和机构直接或间接持有拟受让方50%以上股权的企业。

资产规模和财务实力也必须强大。截至去年年底,被并购的受让方或其直接或间接控股股东的总资产不低于1400亿元,股东权益不低于400亿元,其所监管的mainland China或香港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不低于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让方不能是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的直接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中银香港还要求买方为此次出售支付一次性款项。

尽管存在高额溢价和诸多限制,但信达资产和华润集团等公司都对南洋商业银行感兴趣。董希淼表示,例如信达资产,更注重银行照片,以改善其金融业务布局。

银行并购或频繁发生

M&A一体化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布局的有效手段,银行业也不例外。与银行业早期的并购不同,随着监管当局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强大的传统企业开始涉足银行业。香港创兴银行于去年2月被广州越秀集团收购后,在大股东的资金支持下迅速扩张,去年净利润增长42%。

“随着私人资本的自由化以及大型资本管理和非银行机构的发展,未来的银行间和跨学科并购将变得更加普遍。”谢一年说道。

记者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今年有三家银行上市转让股份,分别是唐山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大连银行。其中,大连银行转让了1亿股,上市已近三个月,但转让仍未成功。

“由于自身发展或战略调整,未来银行并购增加的趋势是肯定的,银行业的大银行将加速收购‘弱势’银行。”董希淼表示,除此之外,实力强大的传统企业都渴望尝试,但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赚钱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如何选择需要谨慎。■

标题:中银香港高溢价60%转卖南洋商业银行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