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许可证第一”、“三证合一”无疑是改革的重点内容。

成都高新区在率先推进这些重大改革的同时,也创造性地推进了“小企业备案”、“虚拟工业园”等管理创新。

也许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区周围的小卖部、中介、餐厅和服装修改店所带来的便利。大量个体工商业活动出现在集中居住区。

但是,不少企业没有申请相关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处于“无证经营”的非法状态。

此外,在2012年全市范围的整改中,成都高新区4673户多年未参加检查的个体工商户也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对于普遍存在的个体无照经营现象,是否意味着目前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合理?为此,成都高新区进行了一项调查,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

研究发现,这些个体户规模普遍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户的自谋职业和谋生问题,给居民带来了便利。如果按照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思路进行管理,不仅难以实现治理目标,而且会对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无证无照”的概念早已过时,以审批方式履行监管职责的习惯扩大了“以许可为导向”的监管功能。这种以是否申请营业执照为基础的监督个体工商经营活动的机制和制度,已无法制止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无证”个体户现象。

然而,这些人“无证经营”,放任自流,这也是法律所禁止的。

为此,成都高新区工商局调查了各地无证经营监管机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管理个人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2012年6月,它发布了一个试点方法,用于单个小规模业务的记录管理。

这一“新政”摒弃了“许可证导向”的监管模式,坚持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来确定监管责任,促进了个体户的自律和规范发展。

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吕志军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工商部门要从审批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

该记录管理方法简单实用。经营者只需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和照片,填写《个体小规模经营记录表》,并说明经营地点、经营项目、联系电话等。经社区管理人员核实确认后,可签发标有上述内容的《小型企业咨询证书》。街道办事处组织和指导社区将备案情况及时抄送辖区内工商办事处和高新区相关部门。

对个体小企业实施更宽松的管理并不是无所作为。

工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个体小规模经营发放许可证,但必须主动引导、规范、监督和管理小规模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改变“以审批代监督”的方式。

吕志军说,这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了个体经营和自营职业的“门槛”,通过进一步的引导和管理,帮助个体经营者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当个体经营者意识到有执照经营更有利于发展时,他们选择了申请工商登记注册、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

截至今年6月30日,成都高新区在辖区内开展了31个社区小规模经营备案管理试点项目,登记备案5024户,备案率100%,备案效果显著。“小规模企业备案相当于咨询期。如果规模大,还需要申请许可证。现在已有数百个家庭获得了许可。”吕志军说。

基于这一创新措施在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2013年9月,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推行小规模经营备案制度,对从事家政服务、日用品销售和维修的小规模经营网点或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小规模经营者实行社区备案制度,以避免企业注册。

没有门槛,如身份、地点、业务项目、业务规模等。,但实际存在作为归档标准。

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措施向公众传达了“不禁止”的政策取向:对于任何国家不禁止的商业项目,个体经营者可以自主经营。

不仅如此,去年年初,成都高新区还为网络运营商设立了虚拟工业园。那些没有真正的办公空间或不需要办公空间的脑力劳动者,如电子商务运营商和创意设计师,可以将虚拟工业园的住宅或办公区域作为自己的住所进行注册,虚拟工业园可以实现工商注册中的“一个地址多张照片”。

标题:成都高新区如何破解“无照经营”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