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6字,读完约8分钟

雷伊

“词与史”是指法国思想家福柯著名的《词与事》,其副标题为“人文科学考古学”,即“知识考古学”。从“词”中寻找知识的源泉,“隐”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

现在我们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落在沙滩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词的浪潮迅速涌现,旧词迅速被淹没,就像躺在沙滩上的“前浪”,无声无息。旧词被掩盖,即部分历史和历史事实被掩盖,模糊,甚至被遗忘。例如,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我们的前一两代人,都非常熟悉“早请示、晚汇报”、“三忠、四无”、“三转、一环、一键”...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问了很多人之后,他们完全不知道。

词与史

文字的抢救就是历史的抢救和与遗忘的斗争。有鉴于此,从2013年初到2014年底,“新史学会”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和许多普通人来拍摄《汉语词汇》。从一个词到另一个词来看中国是相当有效的。此外,他们的拍摄并不是为了高瞻远瞩地追溯纯文本的来源,而是为了向许多活着的人讲述关于他们自己和这些文字的故事,讲述这些文字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之间的“血肉联系”。事实上,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曾经生活在这些话里。这些故事生动地阐释、展示和再现了一段短暂但被遗忘的历史。这是活生生的知识考古学,用血肉之躯分析文字。

词与史

“家庭出身”是对共和国头30年的一代人的命运有最大影响的政治身份。所谓家庭背景一般是指你祖父在1949年以前的“身份”,无论是工人、贫穷的中产阶级农民还是地主、富农还是资本家;当然,如果你的父亲在1949年以前与共产党打过仗,不管你的祖父是什么身份,即使他是地主或资本家,你的家庭背景也是“革命军人”或“革命干部”。因此,人们的家庭出身分为“红五阶级”、“黑五阶级”(事实上,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变成“黑七阶级”)和“灰五阶级”。事实上,不同的家庭背景形成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待遇。此外,这一水平很难改变和“注定”。因为你不能通过历史来改变你祖父在1949年前的地位。这种“阶级理论”离文化大革命的“谱系理论”只有一步之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是英雄,我是英雄,我是反动的混蛋”是按照“家庭出身”来划分年轻人的自然发展。还有什么是“自我邀请的红色”和“红色外围”...

词与史

海外关系是最引人注目的。几十年来,它一直是一个可怕的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海外关系”是指“海外敌对势力”和“特务”。有这种关系的人往往成为审查的对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年轻人在招聘、上学和晋升方面更难有海外关系。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头30年里,只要有可能,就要设法掩盖“海外关系”。否则,将很难找到一个对象。然而,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海外关系”突然变得火热起来。首先,当时国内外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足以让人羡慕“海外关系”从国外带回一台录音机,更不用说带一台冰箱,送美元和港币了。在“落实政策”和“纠正”时,如果有“海外关系”要写信给有关部门,“政策”往往会尽快落实,“反击”会迅速而彻底地拉平。当一次寻找一个物体时,有句谚语说“海、陆、空".大海有海外关系;鲁是执行政策的高级干部和资本家的后代;空,有住房。因此,曾经被掩盖的“海外关系”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一些没有“海外关系”的人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从遥不可及的七姑奶奶和八姑奶奶那里找到“海外关系”。“海外关系”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政策的变化。

词与史

换句话说,“粮票”、“下乡”和“北漂”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建国初期,确立了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计划经济必然要求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因为只有“统购统销”才能使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并从农村吸引大量资金优先发展重工业。从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开始,1956年至1957年,国务院连续四次下达“防止和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条例》。这种城乡二元结构是固定的,公民被严格区分为两种不同的身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词与史

然而,占人口少数的“非农业人口”一直享有比国家提供的“农业人口”更优惠的待遇,农民被严格限制在几乎“无法移动”的土地上。因为“统购统销”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因为没有粮票,农民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那时,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没有粮票是买不到一碗粥、一个馒头或一两个点心的...当农民进城时,他们只能准备足够的干粮。如果你想走出省外,更难得的是有“油腻腻”的国家粮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得到国家粮票,就必须出具“出差证明”,农民连想都不敢想,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当亲戚病重时,农民最需要粮票,因为如果他们想去大中城市的医院,没有粮票病人就活不下去,护送人员就不能住在城市。为了得到粮票以满足迫切的需求,有些人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原本的“无价”粮票。这种“黑市”屡遭重创,因为这种“非法交易”的确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不管是为了“建立关系网”还是出于真诚的同情,“知青”在农村插队最常见的“善行”之一就是给老乡们一些从家里带来的粮票。因为社会分为“商品粮”和“农业粮”两个阶级,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吃“商品粮”的人实际上成了“二等公民”,但想吃“商品粮”真的很难。许多不情愿的人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这造成了无数的悲喜剧。

词与史

大规模的“下乡”始于1968年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萧条,该市无法安排大规模就业。城市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誉为骄傲的“勇士”,突然被抛到了农村,从“吃商品粮”变成了“吃农业粮”。

改革开放后,粮食统购统销被取消,粮票逐渐退出,人口管理变得越来越宽松,农民工可以去城市,一些外省的“有志青年”可以去北京寻找发展机会。由于户籍制度没有根本改革,农民工多年来仍是“农民工”,在北京找工作的“有志青年”是“北漂”,而不是户籍上的“北京人”,其本质与“农民工”相同。然而,他们受过教育,从事“高级工作”,所以他们被命名为“北票”,以区别于努力工作的“农民工”。

词与史

词语就是命名,命名总是危险的。一份杂志曾将“50后”称为“知青一代”;当《中国话》中的“下乡”一词说出来时,还写着:“十八大结束时,七位新常委中有四位是当年的知青。”事实上,“知青”和“下乡”都是针对城市青年的,特指城市青年。当时,农村青年的人数远远多于城市青年。无论他们有没有上过中小学,或有没有更多的知识,他们都不是“知青”,充其量只能算是“回归派”。他们以“知青”为代表,但不被视为知青。现在,“知青”从他们到农村的时间开始计算工龄,而如果农村青年上了大学,成为“城市人”,工龄只能在他们正式加入城市工作后计算。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它是“知青”,而不是“归来的青年”。作家路遥的《高加林》和《孙少平》一直是孤独的。以“知青”为代表的“50后”,在中国词中没有“归来的青年”,这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城市中央集权所形成的权力结构。无论教育、社会、家庭资源和背景,城市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现在它也占据着“历史”的优势。这一代人的历史是以“知青”命名的,所以洪福收集的中国词中没有“归来的青年”,所以广大归来的青年没有自己的历史。我希望下一个“中国字”可以包括“归来的青年”,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代表自己,而不是被别人代表。

词与史

文字是历史。让我们曾经生活过的词语活出“自我表现”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让历史活起来。我希望《中国词》能尽快面世。

标题:词与史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