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36字,读完约13分钟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至今已经编制完成。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要有时间限制,不能太晚”。2020年是全国人民分享改革的重要时刻。在新的领导班子和新的经济形势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模式、编制方法和编制内容必然会相应调整。

“十三五”规划无疑是当前市场讨论的热点。

“谁来计划、如何计划、计划什么”是“十三五”市场讨论的三个重要维度。我们通过梳理领导人的公开演讲和采访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以六个问题的形式“感知”上述三个维度。

1计划有多重要

“十三五”计划的时间节点至关重要。一方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要求,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另一方面,这是新领导班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第一,“十三五”计划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十三五”计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鉴于此,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提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今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他说,“我的重点是十三五规划。”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3月16日,当习近平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他主动提到了第13个五年计划。“我相信,在新计划中,我们将找到中欧合作的契机和新机遇。”

自第二季度以来,“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一直是习近平与超过18个省的党政领导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视察期间,召集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了“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规划”座谈会。

6月18日,西南七省市自治区领导在贵州召开座谈会,讨论“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视察期间,召开了东北四省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十三五”期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李克强总理还多次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编制“十三五”规划。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专题会议。

2如何进入编译过程

去年4月发起,52名专家参加,三个中央一级的特别工作组,两个重要节点,在10月讨论,并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明年,持续约两年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于2014年4月正式启动,52名专家参与了草案的编制。

“这是党中央集体决策的一个关键过程,没有任何区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名参与起草“十二五”规划的工作人员对《国际金融新闻》记者表示,“五年规划的编制,经过协商、初步调查、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部署、讨论、修改和审议,最终可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在它具有法律效力之后,它将被提交给各部和地方政府,以形成它们自己的支持性五年计划细节

“十三五”规划六问

值得一提的是,“编制阶段有两个重要节点,即中央关于规划建议的制定和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两者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最终将共同努力,以《纲要》的形式纳入中央的指导意见和各界的建议,以提高规划的可预测性和可执行性。”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在中央一级,才应该成立三个特别工作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前期规划纲要编制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中国金融办牵头成立了规划建议书起草小组。五年计划是从小组意见上升到全党意见,最后形成规划纲要,完成从设想、建议到纲要的全过程。”

“十三五”规划六问

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来自不同领域的52个专家委员会的名单。这份名单不仅包括前中国金融办公室主任王、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经济学家等人,还包括中央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知名企业家。

上述工作人员认为,十三五规划与过去不同,中央领导同志对规划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在前期工作中,他们不仅采用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传统的“智库”,还首次邀请了行业和民众的智库加入,甚至听取了亚行、经合组织等“外部智囊”的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计划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超过一半的专家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的成员。"这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五中全会讨论下一个五年计划已成惯例。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报告工作,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表已经基本明确。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后,规划纲要将于明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届时规划将开始实施。”

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十三五规划草案已经完成,将进入征求地方政府、部委和专家意见阶段。”

3总体框架是什么

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框架分类更加精简清晰,注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化“五同步”,注重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推进。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框架,将在“保增长、调方式、调结构、促创新、促农业现代化、促体制机制改革、促协调发展、促生态文明、促民生、促扶贫”等10个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可以看出,与“十二五”规划中的转移模式、新农村、转型升级、服务业大发展、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文化大发展、改革开放、政治文明建设、港澳台合作、国防建设和强化实施等16个方面相比,“十三五”规划的分类更加简单清晰。

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召开了规划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中,要注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路径设计,以及如何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十三五”规划六问

7月20日,中央政治局强调,“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理解、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十三五”规划的新任务、新方向明显增多,规划工作不容易。上述发展规划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非常重视‘新颖性’,要求在规划理念、框架、内容、方法、文本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4经济增长率设定得有多快

如果我们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必须在“十三五”期间达到6.56%。一些机构预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平均增长7.5%,呈现前7年和后8年的趋势。"

根据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琳在今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2015年gdp增长率为7%,那么“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长率必须达到6.56%,也就是说,6.5%左右才是底线。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最近在一个经济论坛上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实施和改革创新措施的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五年,即“十三五”期间将保持在7%-8%。”

然而,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学术界仍有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研究所研究员范明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办公室主任柳下惠认为,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应该定在7%。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认为,如果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考虑到更多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要达到7%太难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也认为,在未来五年内,6.8%的增长率将足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从过去的五年规划和计划来看,“九五”计划确定的增长率为8%,实际增长率为8.6%;“十五”计划确定为7%,最终实际增长率为9.5%;“十一五”规划确定为7.5%,最终实际增长率为11.2%;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设定了7%,目前的四年增长率为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2014年7.4%。

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李一宁在讲话中强调:“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国人民都期待着一个好的开端。”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考虑到6.56%是“十三五”规划的底线,预计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设定的增长目标将在6.56%至7%之间。考虑到国际环境和国内机构红利的释放,实际经济增长率约为7.5%。通过与韩国、台湾等经济体的横向比较,综合考虑,“预计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7.5%,呈现前七后八的趋势。”

“十三五”规划六问

5如何参与区域经济

“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将是“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7月20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同一天推出了两个沉重的消息。一是出台了《国家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对国家区域规划的适应目标和编制主体做出了详细规定;二是《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通知》,南京江北新区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由贸易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形成“一体两翼”。

“十三五”规划六问

两个重要问题的发布表明了区域经济规划和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告诉记者,与以往的国家区域规划相比,《国家区域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不仅推进了重大项目,而且更加注重改革的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经济合作办公室主任张剑平坦言,“在新的经济常态背景下,主要任务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要通过更加积极的开放和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来有效整合。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将是“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支撑中国经济的支柱;“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的升级版;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创造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最佳区域。

事实上,到今年年中,“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已经全面铺开。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总投资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承包了1401个对外承包项目,新签合同金额37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接近3万亿元,约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4。

“十三五”规划六问

近日,北京、天津、河北先后召开会议,落实《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功能定位,安排推进协调发展。北京已决定在2017年前撤出1200家污染企业,同时推进湘京以外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企业转移和布局。在交通方面,北京计划到2020年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形成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在主要城市形成3小时公路交通圈,在主要城市形成9500公里铁路网和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十三五”规划六问

毫无疑问,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盘“棋”,是推动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区域经济的一些“缺陷”逐渐暴露出来。

孙久文建议,还应努力建设东南沿海、东北和长城沿线的经济带。按照他的设想,东南沿海的经济带将从上海连接到广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最重要的城市;东北经济带重点解决当前东北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沿着长城经济带,向西到达宁夏,经过内蒙古和山西西北部,进入河北,最后到达北京和天津。这条经济带有利于产业的整合和转移。

“十三五”规划六问

6如何推进创新战略

创新驱动力度大于“十二五”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通过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R&D和创业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也是当前稳定增长、推进改革的重点。许多学者表示,“十三五”计划将在探索内生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从项目支持的创新政策向包容性的长期政策过渡。

南开大学教授裴金菊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常态,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经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十三五”期间的创新动力大于“十二五”期末。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楚表示:“目前,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往往仅限于大型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而且支持期较短。高科技领域的许多中小企业很难受益。事实上,单纯的技术创新已不能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应该建立一个与科技和经济改革相协调的自主创新体系。”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在文章中强调,在新一轮“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建议国家重点实施“四批”战略,即国家率先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紧密集成的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立一批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和创新激励保护机制;加快建设一批能将知识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和商品的孵化基地;加快培养和聚集一批制造业高端人才。

“十三五”规划六问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2015年至2017年重点实施信息消费、惠民健康新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产业创新能力等六大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研究所研究员范明泰认为,下一步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将会增加,但幅度不会很大。“关键是如何通过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将社会资本引入R&D和企业创新。”。

李一宁认为,“要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必须支持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动,对企业家和创新者给予税收优惠,并给予信贷便利。”

裴金菊坦言,“十三五”期间,政策从关键矛盾和问题入手,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改革和分配激励等方面形成了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比如,要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加大对科研人员公平的激励,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取向。

标题:“十三五”规划六问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