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2字,读完约3分钟
自今年年初以来,ppp模式已经成为热点。所谓ppp模式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合作的目的是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产品或服务。ppp作为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模式,似乎很受欢迎。
这个模型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项目的整体风险。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会有市场。这种模式早已在世界上得到应用,并不新鲜。据悉,目前已有1000多个推广项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一批ppp项目库,总投资达1.97万亿元。
然而,流行的ppp模式并不是万灵药。并非所有项目都适合这种模式。例如,纯粹的公益项目是不合适的。盲目追求时尚模式是不明智的。需要提醒的是,地方政府不能借用这种模式,将其视为应急工具,或者变相成为不当的融资工具。今天,本报有相关报道,对此做了必要的提醒。
Ppp模式是“假的”,这意味着这种模式被使用,如欺骗贷款。这种行为非常恶劣和危险,可能为未来的债务问题埋下隐患。当ppp模式成为一种变相的融资工具时,在地方债务危机远未结束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关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ppp模式成为“假货”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背后的原因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密切相关。一些地方官员简单地将公私伙伴关系模式等同于新的融资渠道,并通过担保承诺和回购安排将一些不合适的项目纳入公私伙伴关系项目。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将ppp模式视为又一次“甩掉包袱”的机会。
社会资本并不愚蠢。当一些地方官员动机不纯时,社会资本很容易判断和识别他们。一些私营企业得出结论,公私伙伴关系项目涉及"三种恐惧":害怕陷阱、害怕违约和害怕重复。总之,社会资本害怕被用作工具和“炮灰”。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ppp模式持观望态度,部分原因是“三怕”。
当然,有时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被怀疑相互勾结。例如,在今天本报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些有意的回购安排。地方政府通过公私伙伴关系模式骗取贷款,建设项目,然后回购,将社会资本排除在外,让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运营。这种不良的勾结,从地方债务的角度来看,让人觉得火上浇油。
从这个角度来看,ppp项目令人担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短期利益,手段非常功利,ppp被视为短期融资工具;第二,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信用和现代商业契约精神,只从标准出发,没有考虑社会资本的需求和利益。因此,ppp模式已经成为“看起来很美”的典型例子。
从宏观角度看,高层官员已经考虑到政策支持和ppp模式的构建。例如,探索建立ppp融资支持基金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种努力不能取代ppp模式应用程序的“更新”,特别是为了避免将这种模式用作短期融资工具。
目前热门的ppp模式将如何促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建设,还有待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首先要避免的至少是两个问题,一是恶意的“抛掉包袱”,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第二个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违约。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ppp模式很难得到社会资本的真正响应。
标题:PPP项目岂能成“甩包袱”机会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