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杨惠英正在刺绣。任卫东照片/亮片
被誉为“文学名邦”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独特。去过大理的人,在欣赏苍山洱海美景的同时,一定会被白族传统文化所深深打动,如白族扎染、白族大笨曲、白族马葭等。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进展如何?
几天前,记者来到大理市海东镇向阳村白族农民杨惠英的家中。她生于1964年,现为云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她和她的女儿杨雅慧正在他们的“云切割和刺绣”工作室创作刺绣和剪纸。
大学毕业的杨雅慧介绍了她母亲和她对白族剪纸和刺绣的发展。杨家从一开始就有剪纸和刺绣的传统。曾祖母擅长剪纸和刺绣,而杨的剪纸在农村很有名。聪明的和她的母亲在大理旅游、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的帮助下,不仅学习了杨家传承下来的剪纸风格和刺绣技艺,还根据当前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始营销,使杨的剪纸刺绣蓬勃发展。
近年来,大理通过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大理市旅游、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党委副书记邹勤表示,早在2014年,大理市就给予每位市级传承人每年1000元的传承补贴,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和宣传展示活动。同时,注意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每年年初与各级传承人签订年度传承协议,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传承培训计划,年终进行总结评估。加强对继承人履行继承义务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对生活困难的个别继承人给予应有的照顾和帮助,努力调动他们履行继承义务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短期培训班,培养民族文化传承骨干和人才,增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016年底,为加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理市旅游、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发布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理办法》和《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传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容包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界定、推荐和认定传承人的条件、评价传承人的原则和程序、传承人应履行的义务、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主要方式、传承人的考核机制。
在凤仪镇,记者来到白泥塑传人苏龙祥的工作室。今年,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正和他的妻子和门徒一起创作泥塑。他说,自己创作了2.3万多件泥塑和面塑,其中主要代表作有大理张家花园的面壁、花卉等泥塑和凤仪东岳宫的佛像,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今年1月,他加入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泥塑与脸谱雕塑委员会后,担任泥塑与脸谱雕塑委员会执行主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泥塑工艺,他于2016年创办了肇州泥塑工作室,2017年创办了大理无形泥塑博物馆,拥有200多名弟子,向社会各界传播泥塑技艺。
近年来,大理举办了白族扎染技艺传承、白族民居绘画传承、白族三茶传承、洞经音乐传承等12个培训班,共350多名学员。如今,白族扎染、白族大笨曲、白族马葭等地,以及大理、白族刺绣、白族剪纸等展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苍耳美丽的文化景观。依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白扎染、白、白绣、白剪纸、白三茶等非遗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以前的购物销售已经转变为体验式销售,非传统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大理已支持了12个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并获得了各级各部门近500万元的支持资金。
令人高兴的是,这些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大理市旅游、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统计,截至2018年8月,全市共有61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包括7个国家级项目(白族扎染技艺、白族三神缠绕、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绘画、白戏、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茶)、15个省级项目、16个国家级项目和23个市级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2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白族民居绘画代表性传承人赵丕定、李、段银凯),省级传承人14人,国家级传承人21人,市级传承人64人。(任卫东)
编者:耿沛
标题:云南大理多项目培训的传承
地址:http://www.7mne.com/rbxw/3890.html